家長為了孩子上好學挖空心思不惜代價,名校大班額高負荷運行人滿為患,薄弱學校卻面臨招不到學生的窘境,“擇校”高燒不退是久治難愈的教育痼疾。河北省邯鄲市政府日前卻公開宣布,邯鄲主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已基本解決“擇校”和大班額難題,3年打造“無擇校”城市目標基本實現。
3年前,邯鄲也曾深受“擇校”困擾。據邯鄲市漢光中學校長袁金良介紹,當時學校一個班學生多達120人,連廁所都不夠用,而班容量小的學校只有21人。為解決教育失衡頑疾,邯鄲市實施“擴強扶弱”戰略:在政府主導下,一些優質學校跨區兼并薄弱學校,兩個校區間統一領導班子、師資調配、教學管理,師資和資金向薄弱校區傾斜,以徹底轉化薄弱學校,擴大優質學校辦學規模。邯鄲市財政還出資,鼓勵名校在城區異地設立分校,探索統一管理、統一師資的“名校+分校”辦學模式,促進區域辦學水平迅速提升。
此外,邯鄲市還根據學校布局規劃,在主城區、縣城人口密集區和新建住宅區興建高標準新校,并在短期內將其打造成優質學校。一些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結盟,盟校之間通過校長和教師交流、優質課示范、集體備課、統一教學管理等措施,實現管理模式、教育資源、科研成果共享。3年來,邯鄲市區和各縣城先后組建盟校113組,薄弱學校得以迅速發展。
針對農村一軌制小學眾多,教師難配置、教研難開展難題,邯鄲啟動總投資29億余元的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暨標準化學校建設工作,學校統一規劃設計和施工監理,所有中小學在占地面積、校舍建設、師資配置、儀器設備等方面要全部達到標準化學校水準。邯鄲市還建立了區域教師校際流動制,新聘任教師首先安排到農村學校任教。組織各類教師培訓時,農村教師參訓人數不低于培訓總人數的70%。評聘專業技術職稱和評優評先時,優先考慮農村教師。全市財政新增教育事業發展經費70%以上用于農村,重大教育工程通過市財政設立專項經費、以獎代補等形式予以補貼。
目前,邯鄲市已建立市直學校對口支援縣(市、區)農村教育長效機制,每年選派1000余名城區教師到農村支教,農村教師則到主城區學校掛職學習、跟崗培訓,省骨干教師、特級教師到農村巡回講學。邯鄲還投入8608萬元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基本實現“校校通”,一半以上教學班實現“班班通”,有力促進了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