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官場開始將老婆孩子放在國外的“裸官”視為高風險的不可靠對象,而大企業熱衷提拔家庭結構健全的干部,而無分國內國外,人們結婚生子后也才開始明白“責任”二字的意義。
事有反常必為妖,報載,11月28日,在珠三角九城市2010屆高校畢業生聯合招聘大會上,有家深圳企業卻提出只招未婚女,令現場想應聘的男生添堵不已。當事的深圳某貿易公司主營工藝品、禮品貿易,擬招20多名業務代表。其招聘代表稱,男性員工沒有女性員工“聽話”,而未婚女性又較已婚女性更“聽話”。他大聲說:“已婚女都蠻不講理,這是我的用工經驗。”
倘若不憚以惡意揣測,這位招聘代表所稱的男工不如女工“聽話”,這大概指的是在爭取合法正當權益尤其是加班費、提成獎金方面,男工不僅不怎么聽話,而且逼急了把HR揍一頓也是珠三角業界常見的事,而真正敢于彪悍的揮舞高跟鞋、發出“你不給錢,俺就和你玩命”狠話的女同志確實少見。看上去該HR頗有點未雨綢繆的意思,他的老板真該把他大大的用,要不這份兒才干就白瞎了。
事實上,某些IT企業員工性別比例失調,所以才想出想方設法來“穩定軍心”、促成姻緣;而貿易企業營銷、跟單等業務職位青睞女性,本來是看中其細心負責的特點。但有很多企業的男性老板和主管,往往“醉翁之意不在酒”,業務之外還要員工付出點別的,或者在缺乏銷售渠道、政府人脈的情況下,頻頻引導員工跟客戶陪吃、陪喝…但通常情況再怎么明顯的做,企業招聘也不至于明面上叫囂只要“未婚女性”,以免授人以柄,報道中的深圳某貿易公司,其招聘代表要么是“寡人之疾”太甚,要么就是不懂得隱晦。
那么,為何那家企業只招未婚女性,而對已婚人士拒之門外呢?該招聘代表的潛臺詞是“年輕、未婚女性”,職場“資深”的未婚女士,一來加碼高,二來社會經驗豐富、戒備心理重、不會輕易上當,同樣不受這類無良企業歡迎。這類企業要招的人,說白了就是沒有社會經驗、在深圳沒有復雜的交際圈和強有力的社會人脈那種,既可以拿來“當男人用”、大化的壓榨其剩余價值,在遇到騷擾時還很難找到臂助。
如前所述,“敲鑼打鼓”、有齷齪心思公開披露嫌疑的這家企業可能只是個個例,但勞動權益保護、防止職場性騷擾的泛濫化卻是深圳乃至國內各地不爭的普遍事實,納稅人供養的勞動部門及婦聯、工會組織該如何順應形勢有所動作,繼而增強對勞動者特別是未婚女性的保護,才是不容回避的迫切命題。
本文引用媒體報道:11月29日《信息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