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北大校長推薦學生的公示期結束,熱議了一個多月的校長推薦制學生名單終于塵埃落定。
北大的校長實名推薦制度,是一種自主招生的改革試點,但它并不是早的先行者,更不是這條道路上的獨行者。4年前,上海交大就已經在自主招生的“預錄取”中采用了學校推薦的“直推生”制度,而上海大學也早一年實行了校長推薦。繼北大之后,同濟大學也宣布在2010年自主招生中推行“直薦生”政策。雖然有著不同的名字,但是卻有類似的操作方式。
上海大學
★開始實行時間:2009年
★名額:100名左右,推薦
學校為25所
★面向地區:上海
免除筆試和面試
操作辦法:校長推薦學生照單全收
上海大學公布的自主招生政策為“純粹”,完全信賴中學校長,只要中學校長推薦的學生照單全收,而且沒有文化考試,也沒有面試,只進行面談,面談結果不影響學生的終錄取。只要后高考成績達到一本線要求就可以“照單全收”。
和其他院校政策的“排他性”相比,上大還給報考者提供更多優惠政策:無論在平行志愿的“A”還是“B”項填報上海大學,只要高考成績達到上海市第一批本科錄取資格線,學校就按考生志愿直接錄取。校方表示,這樣既給了考生一次填報其他高校的機會,又讓考生有機會享受上大按志愿直接錄取的優惠政策。
實行效果:秋季自主招生錄取24人
上海大學是全國高校中率先啟動由中學校長推薦、學生免試的自主招生改革的學校。今年3月,作為首批獲準自主招生的地方“211工程”高校,上海大學在上海的25所中學預招收100名學生。由于除了校長推薦,還有成績達到一本線才能錄取的要求,終在今年秋季通過自主招生錄取了24人。本報記者周逸梅
復旦、上海交大
★開始實行時間:
上海交大(2006年)復旦大學(2008年)
★名額:復旦300名 上海交大100多名
★面向地區:上海
可突破一本線
操作辦法:獲得直薦資格學生可直接進入面試
作為兩校自主招生“預錄取”政策的一部分,獲得中學直薦資格的學生免去自主招生筆試直接面試。在面試階段,這些同學將和其他通過自主招生筆試的同學一起爭取500名左右的后“預錄取”資格。即使沒有被“預錄取”,還可能獲得普通自主招生的資格。
優惠幅度:只需達到上海一本分數線即可錄取
一旦獲得“預錄取”資格,只需達到上海的一本分數線就可以錄取。即使沒有達到一本錄取線,學校也將再對這些沒到線的同學進行集體面試破格錄取。
實行效果:直推生質量過硬高中操作比較規范
根據統計,預錄取學生的實際考分比其他集中錄取考生的考分還要高,每年破格降到一本線下錄取的學生只在個位數?梢姶蟛糠直恢袑W推薦的學生都是本身成績優秀學生,少見“偏才”。
上海交大招辦主任陶正蘇說,直推政策實行幾年來效果很好,直推生的質量過硬,各個高中的操作也比較規范,還沒有發現中學有作弊的情況,在上海地區可以繼續推行。本報記者周逸梅
同濟大學
★開始實行時間:2010年
★名額:“一本”招生數5%
★面向地區:上海
上一本線就投檔
操作辦法:80所示范性實驗中學校長可直薦滬上80所示范性實驗中學的校長,可直接向同濟大學推薦學習成績優異、或在市級以上各類競賽獲獎或在科技創新等其他方面有突出特長和潛能的優秀應屆高中畢業生;直薦生名單將首先在所在中學進行公示,隨后由同濟大學專家對直薦生材料進行審核,并組織專家前往中學與學生面談,然后將合格名單在同濟大學進行公示;終被確定為自主招生對象的這部分考生,在第一批本科批次以平行志愿A位置報考同濟大學前提下,投檔成績達到上海市第一批本科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即可投檔同濟大學。
北京大學
★開始實行時間:2010年★名額:90人★面向地區:北京等全國1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
通過面試優惠30分
評審原則:校長須以中學和本人名義提交申請
中學校長須以中學和本人名義向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提交關于參加“實名推薦制”的書面申請,北京大學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根據中學的辦學條件、生源質量等因素,對提交申請的中學進行評審。
評審通過的中學,將獲得參加北京大學“實名推薦”的資質。獲得北京大學“實名推薦”資質的中學校長,由校長以實名形式向北京大學推薦綜合素質優秀或學科特長突出的高中畢業生。
操作辦法:北大安排相關學科專家進行審核
北京大學根據中學校長所推薦學生的具體情況,安排相關學科的專家組對學生報名資料進行審核。合格者將免予參加北京大學自主招生筆試而直接進入面試,面試合格者在高考錄取時將享受北京大學一批次錄取線下降30分錄取的政策;具備教育部規定的保送資格的學生,可向北京大學申請相關專業的保送資格。即使沒有通過面試,也可以獲得北大自主招生進入面試降5分錄取的優惠政策。
香港大學
★開始實行時間:1998年
★名額:100—200名
★面向地區:內地共20所學校
內地推薦已5年
操作辦法:20所學校具備推薦資格
5年前,香港大學就已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知名中學試點實施“校長推薦計劃”,至今已有北京、上海、廣東、浙江、遼寧、黑龍江等6省市的20所中學可向港大直接推薦學生。5年中,每年約有100-200名內地考生獲得校長向港大推薦資格,學生通過港大面試后,在錄取中,將可享受5-30分左右的加分優待。
香港大學中國事務處總監黃依倩介紹,香港大學在內地進行自主招生,需要參考學生高考和面試成績。由于每年招生面試時間有限,學校希望能有一個機會更全面深入了解學生情況,于是推出校長推薦計劃。與大部分報考港校的考生在高考結束后參加港校面試不同,獲得港大校長推薦計劃資格的學生,在高考前半年左右,就已提前接受港大面試。
推薦生綜合能力需突出在選擇進入校長推薦計劃的學校上,港大并沒有經過類似北大校長推薦計劃中的學校申請、社會公示等程序,有資格推薦的中學由港大自主確定,都是歷年來報考港大學生比較集中的一些知名中學。
“與其說是校長推薦,不如說是學校推薦!秉S依倩介紹,與北大的校長推薦計劃有所不同,盡管學生是以校長名義推薦,但都經過了學校嚴格的篩選。同時,港大也會對進入推薦名單的學生提出一定要求,如學術方面特別好;某些學科特別有專長;具有杰出的活動組織能力等。
獲推薦生降分幅度不一港大的校長推薦計劃于每年1月左右啟動,學校向港大提交推薦學生材料,由港大組織專家對獲得推薦的考生進行面試。港大給予每所中學的推薦名額都是均等,平均一所學?赏扑]10人左右。名單確定后,港大會組織專家對各校推薦的學生進行面試,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進行綜合評估,選拔出適合港大的學生。
實施效果:還未發生推薦造假情況
黃依倩介紹,校長推薦計劃實施5年來,還沒有發生過推薦造假的情況。面試中會淘汰少量的學生,主要是因為有的學生性格孤僻,不太適應在香港讀書;或者是因為英語成績還有欠缺;也有的是某些學科很突出,但綜合性不強等。
■同行觀點
不必過分糾結是否公平
港大中國事務處總監黃依倩:這是北大在探索多元化招生上走出的很好一步,不要還沒做起來就被輿論給否定掉了。公眾也大可不必在校長推薦是否公平的問題上過于糾結,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的公平,關鍵是要有敢于挑戰和嘗試的勇氣。對于中學校長來說,任何一位參與推薦的校長都會慎重對待自己手里的推薦名額,他們不會拿自己和學校的名譽來冒險。有輿論認為北大此舉是在搶奪生源,但高校積極爭取合適自己的優秀學生無可厚非,這表明學校重視自己的學生和教育。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招生方式,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這樣才能突破以往機械、單一的選拔制度。 本報記者張靈
校長推薦有其科學性
北京某高校招辦主任:校長推薦其方法本身其實是被各高校都認可的,因為中學校長才是對學生了解的人,所以有其科學性。而且在國外高校的申請中所要求的老師推薦內容,其實也是有類似的意義。
目前中國的誠信環境可能還不能適應這項政策的實行!氨贝筮@個時候高調實行這樣的政策,可見代表著校方的很大決心!痹谶@樣媒體的熱議和社會壓力下,會力促北大謹慎處理,不讓第一年的試點出現紕漏。但是如果該政策出現了丑聞,很有可能導致這一政策本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再繼續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