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彈珠,我喜歡藍色,你喜歡紅色;拍紙畫的時候,你的“孫悟空”總會贏我的“沙僧”;吹戰將的時候,我的“岳云”所向無敵……看到這些,你是否又記起了屬于我們80后的那些舊時光?推鐵環、吹戰將,小時候那些玩法你還有印象嗎?那些在鋪滿沙土的操場上的歡笑和汗水,委屈和淚水,總是那么令人難忘。今天,本報就將對80后兒時的經典游戲進行一一盤點。
“小時候折完飛機,在機頭哈口氣是為啥?”早在2006年1月就有80后網友在百度知道發出疑問,而從今年9月開始,隨著80后懷舊風的吹起,關于“紙飛機哈氣”的討論在全國有300多個論壇進行得熱火朝天,上百萬網友參與討論,天涯、貓撲、豆瓣網等知名論壇都將其掛在醒目的位置,更有網友將此夸張地喻為“留給80后的大‘懸案’”。
“好美好的問題!好美好的回憶!”無論網友們的答案是否正確,可是這份屬于80后共同的回憶,卻能喚起我們每個人心中存留的那份感動。
技術派:
四號狙擊弩:吹平機頭上的毛刺,使其更具流線,飛得更遠。
五色蓮臺:其實是讓飛機的機頭稍微重一點!
丑金牛:預熱,因為與空氣摩擦發熱,真飛機的頭部都是特殊合金制造。紙飛機提前加熱,就會減少能量轉換過程。
一挺機關槍:我覺得是給飛機定型,跟蒸汽熨斗的道理一樣。
意念派:
黑烏鴉開飛機:這是在給飛機加油呢!
躲貓咪:真正的答案是哈口仙氣,讓紙飛機騰云駕霧!
calaboose:哈口氣的目的是讓飛機復活,給它生命和力量。搭載機主的夢想,能飛多高飛多高,能飛多遠飛多遠。
跨越四十:哈口氣的意思就是噴氣式飛機的意思噻。
跟風派
玩酷子弟:遺傳。爸爸這樣,哥哥這樣,所以我也這樣。
amynini:別個在哈氣,也跟倒起哈氣,都覺得很好耍給!
tanghaoxiang:這就好像買西瓜一樣,大家都習慣地拍一下。因為大家都這樣,所以我也這樣。
對比
90后玩紙飛機 飛前不哈氣
昨日中午,記者在大坪附近對幾位“90后”做了隨機采訪。石紅、程婷和楊玲都出生在1993年,目前正在上高中。記者將幾只已經折好的紙飛機遞上去,請她們飛一下。“現在誰還玩這個啊。”幾個同學很驚訝。三個人笑呵呵地拿著紙飛機,不約而同地直接飛了出去,沒有一人對著紙飛機機頭哈氣。“飛之前,你們怎么不對著機頭哈氣呢?”記者問道。“為什么要哈氣?”幾個同學反問。他們稱,從沒有哈氣的習慣。在隨機詢問的所有“90后”中,玩紙飛機幾乎都不哈氣,只有少數幾個女生稱小時候玩的時候,看著別人哈氣,自己也不明就里的跟著哈氣:“現在想起好幼稚哦!”
釋疑
心理學:暗示加油鼓勁
重慶尚悅心理咨詢中心首席心理咨詢師羅練:80后這一代小時候大多生活在老房子,小學階段學習壓力相對較小,那時的生活節奏也相對較慢,他們相互交流的時間就增多,放學玩耍常聚集在一起。在玩紙飛機時,先呵一口氣從心理上暗示他們為自己加油鼓勁,希望自己的飛機能比同伴的飛機飛得更高更遠,是一種積極的游戲玩法。而另一些完全是從眾心理,跟著人家學,就變成了習慣性動作。而現在的90后,出生在信息時代,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被電腦、網絡所代替,傳統的手工益智類游戲已經失傳。我們也呼吁對小孩子進行正確引導,將一些經典的游戲傳承下去。
物理學:機頭變重保平衡
西南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老師袁宏寬:紙飛機起飛前先哈一口氣,和空氣動力學有關。紙飛機機頭較小,雖然能減少阻力,但又使機頭質量過輕、機身質量不平均。先哈一口氣,濕潤后的飛機頭稍重一些,能夠使機身整體保持平衡,這樣飛機才能在空中飛行較長時間。此外,機頭稍重能起到帶動作用,如果機身后部質量過重,紙飛機在飛行過程中則容易后翻。
“80年1月1日”
QQ群第一天被加爆
出生于1980年1月1日的人,全重慶有1000多名,昨日,本報特開通了“80年1月1日”QQ群82930200,邀請他們在2010年1月1日參加專為他們舉行的生日PARTY。
從昨天早上7點開始,QQ群就不斷有人加入,“我想來和大家一起回憶。”許多網友在加入時都稱報道勾起了他們的回憶,讓他們感慨,因此很想與這個年代的朋友一起探討成長之路。到了昨日下午3點過,群內網友們感慨的、嘆息的言論不斷,使得群內熱鬧非凡,而這個上限為100人的QQ群也在此時被加爆,目前,該群已經升級為高級群,可以加200人。
網友聲音
“過眼煙云”:我也是一月份就步入三十的80后,我感嘆我們80后這一代,不見高等院校之分配,未及義務教育之免費,卻加入到“就業難”之大軍,也迎來了房價的節節攀升,工作和生活的壓力讓我們都差點忘了自己已經是而立之年了!
“丑女”:老了,80后初期的真的老了,感嘆一聲。
“心雨夢”:看了這個報道感慨良多啊,不知不覺從耍泥巴到摸龍蝦,從打珠子到打CS,從租自行車到買摩托車,從兩樓一底的農村小樓到拔地而起的高價樓房,哎,一混都30了,時間過得真快!
短評
80后忽然懷舊
十幾年前,80后們數著分分錢去買攪攪糖,在英語(論壇)課上讀著“李雷”和“韓梅梅”,在下課后做眼保健操、滾鐵環,在作文末尾都不忘添一句“長大要為四化做貢獻”……而如今,80后們習慣于KFC、鄉村基,發現韓梅梅和李雷原來并沒有結婚,下班后回家玩魔獸、去偷菜,不再手抄同學作業而直接Crtl+v……80后從小接受著傳統的教育,長大后卻發現社會需要一專多能;80后不如90后那樣容易看清現實,并迅速現實起來;80后是第一批獨生子女,很少單獨面對社會。三十年來,80后用成長見證了生活的巨大變遷,每天各式大量的信息把他們置于殘酷的現實里。在傳統與現實的沖擊下,80后有著70后和90后都沒有的強烈的不適應感,容易逃避現實回憶過去。的80后已快邁入而立之年,歲月的滄桑洗凈了他們的年少輕狂,他們開始回憶著以往的溫馨,感嘆現在生活越來越方便,卻不知為何,在80后們的心里,那種原本普通的幸福卻變得越來越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