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我國教育領域,雖然像奧數熱、有償家教、擇校熱等沉疴仍在,但也不乏新的改革探索。2009年,北大開始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作為高考核心、敏感的改革內容,評價制度迎來歷史性突破:全國11個省份開始課改后的“新”高考,引入“高考成績+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的新模式。
雖然除山東以外的其他10個省份依然沒有實現高考與綜合素質評價的“硬掛鉤”,雖然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是否實現了“不拘一格選人才”的初衷仍有待觀察,但卻發出了教育改革的新信號。高考改革正逐步告別“一考定終身”的時代。
2009年,教育改革不斷釋放著“不破不立”的積極信號,一直備受關注而且飽受爭議的中國教育在百姓的追問中“破冰”前行。
義務教育均衡
■回放
“當前一些地方愈演愈烈的‘擇校熱’,是區域內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的直接反映,必須下大力氣盡快解決。”在河北邯鄲舉行的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經驗交流會上,國務委員劉 延 東一語道出了教育改革面臨的難題,顯示著黨和政府推進教育改革的決心。
2009年10月底,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上任伊始,提出把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并且提出“努力實現2012年義務教育區域內初步均衡,2020年區域內基本均衡的新目標”。
剛剛履新的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指出,要充分認識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正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仍然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點評
在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離去之時,時逢中國教育部長進入新老交替,人們再次將期望寄托到新任部長身上,錢老晚年和總理多談及的中國教育將向何處去,令國人關注。
通過加大財政投入、重點扶持弱校、推動學區化建設、建立教師流動機制等手段,政府“辦好每一所學校”的承諾正在變為現實,期待著,“好上學”、“上好學”早日成為每個孩子、每個家庭能輕松實現的愿望。
“封殺”奧數
■回放
今年10月成都教育局出臺了封殺奧數的“鐵令”,包括不再舉辦奧數學科培訓和競賽、禁止將奧數成績和“小升初”掛鉤等,表示將用一年時間徹底整治“瘋狂的奧數”。封殺奧數,成都不是第一個,也一定不是后一個。河北此前出臺的《河北省普通中小學校管理規定(試行)》,要求省內各中小學不得舉辦各種形式的奧數班、奧賽訓練班。重慶宣布從今年起逐漸全面取消各類學科奧賽的升學加分。長春市教育局也出臺措施:將在假期嚴查亂辦奧數班,并嚴處擅自到校外兼課的教師。
一時間“瘋狂奧數”有如過街老鼠,大有人人喊打之勢。
■點評
奧數屢被封殺而風頭更勁,究其原因,奧數泛濫,罪不在奧數,而在于將奧數與“小升初”“初升高”掛鉤。遏制奧數泛濫,首先需要教育部門真正地作為,將奧數成績與升學考試“脫鉤”。
奧數的泛濫在許多地方更是出于利益的考量。圍繞奧數,有關學校、培訓機構和出版機構等形成了環環相扣的利益鏈。斬斷利益鏈,不僅需要,更離不了教育主管部門的強力介入,果斷作為。
在義務教育階段,政府的職責應該是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履行好投入責任,促進各校均衡發展。如果各中小學校辦學質量大致相當,擇校熱不再,奧數熱也就自然消退。
立法禁有償家教
■回放
10月,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擬立法有條件放開有償家教,再次將“在校教師有償家教話題”推向了風口浪尖。哈爾濱市嚴禁在職教師搞有償家教、長沙規定公辦教師有償家教將被解聘……那邊,關于是是非非的討論正熱烈。這邊,備受爭議的《山東省義務教育條例》11月28日已獲得山東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在職教師不得從事各種有償補習活動”被正式寫入條例。
■點評
禁止了老師,能禁止得了家長的愿望嗎?只要目前高考、中考的嚴酷競爭沒有改變,“有償家教”僅靠一紙條文嚴禁很難。
如果考分不再是學生的“命根”,家長也許會花錢請家教教孩子一些他們更感興趣的東西。
校長實名推薦制
■回放
從11月初北大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消息公布以來,這一做法就引起普遍爭議。有人提出種種擔憂,也有人為高校招生制度的這一大膽嘗試叫好。
從統一走向多樣、從招考合一走向招考分離,幾年來,各高校對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以統考為主、統分結合的多元招考制度的探索未曾停步。北大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和清華、上海交大等5所高校聯合自主招生等制度在今年紛紛出臺,追根溯源都是希望給“一考定終身”的高考制度做些大膽的探索和補充,給考生多些空間、多些機會。
北京大學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這項醞釀已久的高考自主招生政策改革之舉帶給人們的驚喜遠遠小于期待,從被公示的學生情況看,偏才、怪才仍沒有進入北大的招生視野。
■點評
一次考試不能也不應該決定一個人的終生,這已經成為教育界人士的共識,但是破除分數一元標準的改革探索又屢屢引發公眾質疑。高考制度如何在選拔人才與體現公平之間實現突圍成為一個難題。
績效工資
■回放
在2010年南京市六城區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報名確認的第一天,一大早,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報名者就在寒風冷雨中排起了數百米的“長龍”。出現了6000多人爭奪451個中小學教師崗位的情形。媒體報道曰,教師績效工資實施以來,教師工作因為待遇提高、工作性質穩定而成為眾多大學畢業生眼中的“香餑餑”。
從今年開始,國務院要求在全國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目前,有的地方已經開始實施。實行績效工資制度的目的是,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一線教師、骨干教師和作出突出成績的其他工作人員傾斜。
■點評
逐步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待遇是對教師辛勤勞動的尊重,但是績效工資以何為評價標準、由誰來評價等問題,將直接影響這一制度的效果,操作細節還需不斷完善。希望各個相關環節能夠順暢,各地要把好經念好,真正讓績效工資實現其初衷,能夠鼓勵到教師而不是打擊其積極性。
大學生舍己救人
■回放
10月24日,為救兩名落水少年,湖北長江大學10多名大學生手拉手撲進江中營救,兩名少年獲救,而3名大學生不幸遇難。陳及時、何東旭、方招,這三位同是19歲的大學生的名字為國人所知。
11月4日上午,國家教育部和中共湖北省委在長江大學召開學習10·24見義勇為舍己救人大學生英雄集體先進事跡座談會。教育部授予長江大學徐彬程等15名同學“全國見義勇為舍己救人大學生英雄集體”榮譽稱號,追授陳及時、何東旭、方招同學“全國舍己救人優秀大學生”榮譽稱號。
■點評
憂天的杞人曾預言“80后”是垮掉的一代,也有人說,“90后”比“80后”更甚,是“崩潰的一代”,但從去年奧運火炬海外傳遞受阻到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90后”孩子表現出來的堅忍、自強、互助的精神,并不比以往任何一代遜色。不用理會那些討論大學生救人到底“值不值”的聲音,不用理會那些懷疑的目光。長江大學大學生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舍己救人,本身就是對社會責難和懷疑的有力抨擊。
中職免費就讀
■回放
時值寒冬,又一項溫暖民生的國家教育政策正在穩步推進——— 從2009年秋季開學起,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在校學生中的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將逐步免除學費。這是繼全國城鄉中小學生全部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后,又一項覆蓋廣泛、受益面廣的民生政策。
■點評
這是繼全部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之后優化教育結構、促進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舉措。此舉不僅會使在校生受益,也會吸引更多優秀的農家子弟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和涉農專業。
高分退檔出現
■回放
被稱為“破冰之舉”的是今年山東臨沂師范學院在招生中,報考該校中文系的考生中有12人因為“綜合素質評價低”而又不服從志愿調劑被退檔,同時也有剛上投檔線的考生因為“綜合素質評價高”被錄取。在高校錄取工作中,這是第一次有高分考生因“綜合素質評價低”而被退檔,綜合素質評價第一次與高考錄取實現“硬掛鉤”。
隨著今年全國11個省份開始課改后的“新”高考,綜合素質評價進入更多人的視野。這種“高考成績+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的新高考模式是由單一考試向多元評價轉變的有益嘗試,體現了人才培養和選拔的規律。但是,因為綜合素質評價沒有標準答案、主觀性太強,眾多考生和家長對其可行性、客觀性表示擔憂。正因如此,綜合素質評價在大多數省份還處于“空轉”階段,并未與高校招生錄取實現硬性掛鉤。
■點評
7月7日,河北省教育廳正式發布《河北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推進計劃,經省政府同意,報教育部批準,從今年秋季開始,我省普通高中進入新課程改革實驗。目前,河北省的新課改后高考怎么考備受一線教師和學生、家長們期待,“綜合素質評價”會在將來的高考方案中以什么樣的硬度出現更是他們關心的焦點之一。
班主任批評權
■回放
近年來,由于某些家長的無原則地溺愛,導致了學生在學校不服從老師的管教,甚至還發生一些辱罵、毆打老師的極端行為。也對一部分老師、班主任心理造成了創傷,有的就因此放任學生,不加管教。
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在工作量、待遇以及教育學生等方面強化了班主任的權利,并從待遇方面加強了保障性規定。教育部一位負責人指出,在我們強調尊重學生、維護學生權利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學校也出現了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不敢管學生、不敢批評教育學生、放任學生的現象。《規定》明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
■點評
適當的批評有利于加強教育的威信,也有利于給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達到老師學生共贏的局面。雖然這項“班主任批評權”來的比較晚,但遲到總比不到好,希望這項權利能夠真正地落實下去,還孩子們一個放松但不放縱的學習環境。
凈化網絡環境
■回放
國務院新聞辦等七部門今年在全國開展了“整治互聯網低俗之風專項行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公眾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網上低俗信息,2009年以來,中心已累計接到舉報294180件次,舉報電話15000多個,日均舉報量達1009件次。經過近一年的整治,目前網絡環境明顯凈化,網上低俗之風得到有效遏制。
不久前,以“同筑安全互聯網,共建和諧e世界”為主題的第九屆中國網絡媒體論壇開幕。在主題演講環節,互聯網違法與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主任、中國網執行總裁李家明指出,保證網絡安全,防止有害信息在網上傳播,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和社會組織共同關注的問題,要動員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凈化網絡環境。
李家明指出,近年互聯網低俗之風蔓延,污染社會,違背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如果聽之任之,對于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來說,輕則損害身心健康,重則造成墮落犯罪。他指出,據有關調查,在我國3.38億網民中,青少年網民達1.75億,有許多青少年正在受到網絡低俗、淫穢色qing、以及恐怖暴力的傷害,相關案件時有發生,未成年人的在線保護,已經成為當下中國社會各界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點評
整治網絡低俗之風要充分發揮公眾監督作用,和互聯網業界并肩作戰,為營造健康的互聯網環境不懈努力。關注網絡環境的凈化,就是關注給青少年的心靈什么樣的成長環境,就是關注中國的未來。
2009年,在我國教育領域,雖然像奧數熱、有償家教、擇校熱等沉疴仍在,但也不乏新的改革探索。2009年,北大開始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作為高考核心、敏感的改革內容,評價制度迎來歷史性突破:全國11個省份開始課改后的“新”高考,引入“高考成績+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的新模式。
雖然除山東以外的其他10個省份依然沒有實現高考與綜合素質評價的“硬掛鉤”,雖然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是否實現了“不拘一格選人才”的初衷仍有待觀察,但卻發出了教育改革的新信號。高考改革正逐步告別“一考定終身”的時代。
2009年,教育改革不斷釋放著“不破不立”的積極信號,一直備受關注而且飽受爭議的中國教育在百姓的追問中“破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