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斷路器的液壓操動機構打壓頻繁,可將第二微動開關往下移動一段距離,就可以避免。(x)
2、在與單相重合閘配合使用時,相差高頻保護要求三跳停信,而高頻閉鎖保護則要求單跳停信。(√)
3、因為高頻保護不反應被保護線路以外的故障,所以不能作為下一段線路的后備保護。(√)
4、高頻保護通道余量小于8.686dB時,高頻保護應該退出。(√)
5、變壓器氣體繼電器的安裝,要求變壓器頂蓋沿氣體繼電器方向與水平面具有1%~1.5%的升高坡度(√)
6、向變電所的母線空充電操作時,有時出現誤發接地信號,其原因是變電所內三相帶電體對地電容量不等,造成中性點位移,產生較大的零序電壓。(√)
7、中性點接地的三繞組變壓器與自耦變壓器的零序電流保護的差別是電流互感器裝設的位置不同。三繞組變壓器的零序電流保護裝于變壓器的中性線上,而自耦變器的零序電流保護,則分別裝于高、中壓側的零序電流濾過器上。(√)
8、在大接地電流系統中,發生接地故障的線路,其電源端零序功率的方向與正序功率的方向正好相反。故障線路零序功率的方向是由母線流向線路。(x)
9、在大接地電流系統中,線路發生單相接地短路時,母線上電壓互感器開口三角形的電壓,就是母線的零序電壓3Uo。(√)
10、距離保護中的振蕩閉鎖裝置,是在系統發生振蕩時,才起動去閉鎖保護。(X)
11、接地距離保護不僅能反應單相接地故障,而且也能反應兩相接地故障。(√)
12、方向阻抗繼電器中,電抗變壓器的轉移阻抗角決定著繼電器的大靈敏角。(√)
13、正弦振蕩器產生持續振蕩的兩個條件為振幅平衡條件和相位平衡條件。(√)
14、電力系統發生振蕩時,任一點電流與電壓的大小,隨著兩側電動勢周期性的變化而變化。當變化周期小于該點距離保護某段的整定時間時,則該段距離保護不會誤動作。(√)
15、阻抗繼電器的小精確工作電壓,就是小精確工作電流與電抗變壓器轉移阻抗值的乘積。(√)
16、距離保護動作區末端金屬性相間短路的小短路電流,應大于相應段小精確工作電流的兩倍。(√)
17、對采用電容儲能電源的變電所,應考慮在失去交流電源情況下,有幾套保護同時動作,或在其他消耗直流能量大的情況下,保證保護裝置與有關斷路器均能可靠動作跳閘。(√)
18、當導體沒有電流流過時,整個導體是等電位的。(√)
19、對稱三相電路丫連接時,線電壓為相電壓的√3。(√)
20、串聯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電阻的倒數之和。(X)
21、電容并聯時.總電容韻倒數等于各電容倒數之和。(X)
22、正弦交流電壓任一瞬間所具有的數值叫瞬時值。(√)
23、線圈匝數W與其中電流I的乘積,即WI稱為磁動勢。(√)
24、線圈切割相鄰線圈磁通所感應出來的電動勢,稱為互感電動勢。(√)
25、在NP結處發生多數載流子擴散運行,少數載流子漂移運動,結果形成了空間電荷區。(√)
26、放大器工作點偏高會發生截止失真,偏低會發生飽和失真。(X)
27、單結晶體管當發射極與其極b1之間的電壓超過峰點電壓Up時,單結晶體管導通。(√)
28、因為高頻發信機經常向通道發檢查信號,所以線路的高頻保護不用對試。(x)
29、為減少高頻保護的差拍現象,調整到使本端發信電壓U1與所接收的對端發信電壓U2之比應大于4。(x)
30、高頻振蕩器中采用的石英晶體具有壓電效應,當外加電壓的頻率與石英切片的固有諧振頻率相同時,機械振蕩的振幅就劇烈增加,通過石英切片的有功電流分量也隨之大大增加,從而引起共振。(√)
31、吊車進入220kV現場作業與帶電體的安全距離為3m。(x)
32、在現場工作過程中,遇到異常現象或斷路器跳閘時,不論與本身工作是否有關,應立即停止工作,保持現狀。(√)
33、計算機監控系統的基本功能就是為運行人員提供站內運行設備在正常和異常情況下的各種有用信息。(x)
34、母線完全差動保護起動元件的整定值,應能避開外部故障時的大短路電流。(x)
35、對變壓器差動保護進行六角圖相量測試,應在變壓器空載時進行。(x)
36、高頻保護停用,應先將保護裝置直流電源斷開。(x)
37、距離保護中,故障點過渡電阻的存在,有時會使阻抗繼電器的測量阻抗增大,也就是說保護范圍會伸長。(X)
38、試驗方向阻抗繼電器的記憶時間時,應將電流回路可靠短路,并同時通人正向出口大三相短路電流及繼電器的兩倍精確工作電流。(x)
39、高壓輸電線路的故障,絕大部分是單相接地故障。(√)
40、跳閘(合閘)線圈的壓降均小于電源電壓的90%才為合格。(√)
41、我國電力系統中性點接地方式有三種,分別是直接接地方式、經消弧線圈接地方式和經大電抗器接地方式。(X)
42、在串聯諧振電路中,電感和電容的電壓數值相等,方向相反。(√)
43、三極管有兩個PN結,二極管有一個PN結,所以可用兩個二極管代替一個三極管。(X)
44、電感元件在電路中并不消耗能量,因為它是無功負荷。(√)
45、非正弦電路的平均功率,就是各次諧波所產生的平均功率之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