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月11日電 “現在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可看性強了!”1月上旬的一份調查顯示,95%的人有這一感受。
今天從中央有關部門獲悉,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533工程”開展5年來,100多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400多個省、地、縣級教育基地的狀況得到改善,吸引力、感染力不斷增強,觀眾人數顯著增加,發揮作用越來越好。
我國數量眾多的博物館、紀念館、革命遺址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真實記錄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生動展現了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壯麗篇章,集中反映了中國******************人的光輝業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豐碩成果,是中國人民世代相傳的寶貴精神財富。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宣部從1997年開始,向社會公布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這些示范基地在建設、管理和使用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但由于不少示范基地資金短缺,展出內容單調,展示手段落后,影響了工作的正常開展。
2004年底,為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關于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宣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國家文物局下發文件,組織實施“533工程”:用5年時間,通過中央資助一點、地方政府支持一點、教育基地自籌一點的辦法,重點對反映中國革命斗爭史和中共黨史的示范基地進行資助,使這些示范基地在展出內容與展示手段、服務質量與教育效果、內部管理與環境面貌3個方面得到顯著改善,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
此后5年,中央有關部門先后投入數億元資金對100多個全國示范基地和省級教育基地進行資助,各地參照這種做法安排了100多億元資金對400多個省、地、縣級教育基地進行資助。新征集的實物、圖片等文物史料,新制作的模型、雕塑、景觀等展示形式,新增加的聲、光、電等科技手段,增強了這些教育基地的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
舊貌換新顏的教育基地吸引了更多的觀眾。據對20個省(市)調查顯示,改造、充實、提高后的教育基地觀眾平均比以前增加52%。
條件得到改善的教育基地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他們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擴大教育覆蓋面,如與學校、部隊“共建”,將學生、官兵“請進來”參觀,將專題展覽“走出去”,到工廠、農村巡展;以重大紀念活動為契機,開展教育活動,如在節假日和重大革命歷史事件、革命歷史人物紀念日,組織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到示范基地開展紀念、瞻仰等活動;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如為青少年參觀開辟綠色通道,并根據觀眾不同年齡層次、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編寫不同的講解詞,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教育活動。這些教育基地,已成為廣大群眾培養愛國情感、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 (王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