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九成農民工子女公辦校就讀
招生助學從義務教育向非義務教育延伸
本報訊(記者 董康)1月28日,在南京市奧體小學,205名在建鄴區就讀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提前收到了教育部門提供的每人400元現金和價值100元的學習用品。
據建鄴區教育工委書記易善平介紹,2010年,該區將投入20萬元完善困難家庭學生助學機制,投入30萬元為包括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內的全區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并在全區推廣“四點鐘學校”等。自2008年秋季開學起,居住在建鄴區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從小學一年級起100%進入公辦學校就讀。
構建普惠性政府助學體系,給困難家庭子女更多關愛,建鄴區的做法只是南京推進教育公平的一個縮影。2010年,該市將累計投入超過2.5億元,繼續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和對困難家庭子女的政府助學。全市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包括城市和農村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農村低收入純農戶家庭子女、特困職工家庭子女、孤殘學生、革命烈士或因公犧牲軍人警察子女、少數民族家庭這六類經濟困難學生,將全部納入“助學券”保障范圍。此外,該市用于提高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的專項經費將達到1700萬元。
近幾年來,南京堅持對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實施以“同城待遇、同班學習、同步發展”為重點的“三同教育”,6.2萬“蒲公英”在這座城市快樂生長。義務教育就學率達99.8%,其中在公辦學校就讀學生比例已達到93%,雜費、課本費和借讀費三項應免盡免。2010年,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寧就學將逐步實現“三個延伸”:從義務教育向非義務教育延伸,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階段在助學、招生等方面逐步實現同城待遇;從關懷學生向關注家庭延伸,將通過辦好一批“新市民學校”,改善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環境;從機會保障向文化融合延伸,各類學校進一步開展好主題教育活動、校園文化建設、心理健康指導等,讓“民工娃”盡快成為這個城市的新市民。市教育局局長徐傳德表示,從保障教育機會走向注重教育質量,這是南京教育服務民生、推進教育公平新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