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批高校更名了。早在5年前,我們也許感嘆高校大發展,而今我們面對門面光鮮的大學,是否真的認同中國高校大繁榮了呢?
就在兩天前,******************總理提出了一個要命的問題:“一些大學功利化,什么都和錢掛鉤。” 因為與錢掛鉤,很多高校教師無心教學,忙于跑場子、演講、講座賺錢,使得一些基礎科研和教育無人問津,大學瞄準急功近利的實用科學配置人才資源,同質化培養出的畢業生難具特色,在就業市場屢屢碰壁……
高校更名,同樣是利益在驅動。因為在現行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下,教育的資源,包括學校的資質認定、辦學規模、招生指標、教育收費、學位授予資格、職銜評定標準、教育撥款等等,概由政府主管部門掌握、決定和分配。大學更名,謀的不在名,而是更名升格后帶來的巨大而實在的利益。
不改教育體制,只想通過更名和擴張來改革教育,那只是換湯不換藥的短視行為。
筆者不由想到英國牛津大學的名字來歷:“津”指的是渡口,泰晤士河和柴威爾河在此會合,當時河水不深,用牛拉車即可涉水而過,牛津由此得名。這名字不但陳舊,還非常土氣。要是換在中國,也許早就被改過多次。再如巴黎高等師范學校,時至今日也沒見這所享譽世界的名校想改名字。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厚重和自信反倒成了教育文化的重要構成。正如******************所說的,一所大學的靈魂在于獨立的思考、自由的表達,而這是當前中國高校缺的。(王慧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