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強國
人力資源一般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總和.勞動力規模、人均受教育年限、每10萬人口中人才數量和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等指標,是反映人力資源總量和開發程度的常用統計指標.人力資源強國是指人力資源總量豐富、開發充分、結構合理、效能發揮達到先進水平的國家.
●高等教育大眾化
指一個國家或地區高等教育參與機會所達到的一種程度,一般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與18歲至22歲適齡青年比率,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指標.通常認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15%至50%為大眾化教育階段,超過50%則為普及化教育階段.2002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進入大眾化階段.
●義務教育
是國家依法統一實施、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一般具有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的特點.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我國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2000年,全國實現基本普及義務教育的目標.
●教育現代化
是適應經濟社會現代化進程教育發展的重要特點和趨勢,是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轉變的過程.人類社會從工業革命特別是信息化以來發生的一系列教育變革,以及發展中國家追趕發達國家教育發展水平的過程,都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教育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先導,主要體現在教育觀念、教育制度、教育程度、教育內容、師資水平、教育設施、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公平、教育國際化等方面.
●學習型社會
指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制度與氛圍,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知識更新、技能提升和身心發展要求的社會.建設學習型社會,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
●毛入學率
標志教育相對規模和教育機會,是衡量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指某學年度某級教育在校生數占相應學齡人口總數比例.在校生數中該學齡人數與相應學齡人口總數的比例為凈入學率.
●主要勞動年齡人口
勞動年齡人口指能夠從事一定強度要求工作的成年人口,成年人口總數減去法定退休年齡人口數量是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按照發達國家的教育普及水平和退休制度安排,國際組織將25歲至64歲人口統計為主要勞動年齡人口,我國通常將20歲至59歲人口作為相應的比較指標.
●現代國民教育體系
指現代社會中,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由正規學校教育構成的國民基本教育制度和體系.一般包括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層級,類型分為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
●終身教育體系
覆蓋從嬰兒到老年的所有教育,是以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為基礎,以多種形式的教育和培訓為主要方式,滿足全民學習、終身學習需求的教育制度和框架.
●"雙證書"制度
指職業院校畢業生同時獲得畢業證書和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制度.實施"雙證書"制度對于提高勞動者素質,切實加強職業教育與勞動就業的聯系,促進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增強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專業學位
一般指有專門職業要求的研究生教育學位,區別于側重理論和研究的學術型學位,主要培養有特定職業背景的高級專門人才.目前我國主要在碩士層次設置專業學位,經批準已經在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教育、法律等十多個學科,舉辦專業碩士學位教育.專業學位原則上招收大學本科后有一定專門職業實踐經驗的人員,2009年個別專業招收的學生范圍開始擴展到應屆本科畢業生.
●"211工程"和"985工程"
"211工程"是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高等教育重點建設項目.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提出實施"211工程",目前已進入第三期建設階段."985工程"是重點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高水平大學的專項工程. 1998年5月,******************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提出,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目前30多所高校進入重點建設范圍.
●繼續教育
是面向初始學校教育之后所有社會成員特別是************的教育活動,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各種學歷和非學歷的教育與培訓,以及職業導向和非職業導向的教育和培訓.
●注冊入學制度
指在特定的教育領域或學校,具備一定資格的學生,在申請入學時免試直接注冊學習的制度.我國一些************院校和職業院校也已經開始實行這一招生制度.
●高等學校理事會
是辦學相關者參與高等學校管理的一種組織形式,其成員一般包括政府官員、大學教授、企事業單位代表、知名校友、社會賢達和學生等,理事會主席往往是當地政府或有關行業領導.理事會制度有利于擴大社會參與高等學校發展,有利于高等學校更好地服務社會,有利于多渠道擴大辦學資源.
●"雙師型"教師
指同時具備教師資格和職業資格,從事職業教育工作的教師."雙師型"教師是教育教學能力和工作經驗兼備的復合型人才,對提高職業教育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資格證書制度
是國家對教師實行的特定職業許可制度,是對專門從事教育教學人員職業準入的基本要求,是公民獲得教師工作崗位的法定前提條件.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包括教師資格基本條件、教師資格認定程序等內容.
●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
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55條規定:各級政府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應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并使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這項規定被通俗地稱為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
●教育經費的"兩個提高"
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54條規定: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應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逐步提高,全國各級財政支出總額中教育經費所占比例應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提高.這項規定被通俗地稱為教育經費的"兩個提高".
●教育費附加
是以單位和個人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的稅額為依據征收的一種附加費,目前按3%計征.教育費附加作為專項收入,由教育部門統籌安排使用.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為發展地方教育事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規定,還開征了"地方教育附加費".
●預算內教育經費
指政府年度財政預算用于教育的經費.我國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四項經費:一是各級政府用于國民教育學校的經費撥款;二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經費;三是軍事院校和武警院校經費;四是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和國家會計學院經費.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
指國家財政直接和間接投入教育的經費總和.我國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四項經費:各級政府預算內教育經費,各級政府征收的用于教育的稅費,企業所舉辦學校中企業撥款,校辦產業和勤工儉學及社會服務收入用于教育的支出.
●教育救濟制度
指在教育領域通過法律程序保障教師、學生等權益的特定機制,主要包括申訴、復議和訴訟等途徑.
●教育督導制度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的我國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指縣以上人民政府依據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對下級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職責,以及區域內學校的教育工作進行監察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