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園難,入園貴”。繼義務教育免費、高等教育控制學費及完善資助體系等措施之后,學前教育問題日益凸顯,成為主要的民生難題之一。3月4日,中紀委駐教育部紀檢組原組長田淑蘭委員在教育界別小組會上感嘆,在城市接受學前教育比上大學還難。
該不該納入義務教育?
對于如何破解學前教育既難又貴的問題,主流的呼聲是納入義務教育。近些年來,每年的兩會上都有代表委員提出這樣的提議。
在今年兩會上,嚴琦委員建議幼兒園的管理和收費按義務教育階段的要求執行,并建議政府加大對幼兒教育的投入,將幼兒教育納入公共服務范疇。幼兒園不再收費,而是按戶籍入園。無論是民辦幼兒園還是公辦幼兒園,統一納入國家財政補貼。
劉焱在2008年也提過類似提案,但她的方案保守一些,只提出將學前一年納入義務教育。
劉焱說,從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況來看,拿出一年的學前教育補貼不是問題。但在世界上,除了一些北歐福利較好的國家,大部分發達國家都做不到學前三年全免費,大多也就著眼于解決學前一年。
黑新雯則建議制定《學前教育法》,規范全國的學前教育,尤其是要規范收費。
天津市河西區教育局副局長孫惠玲委員則認為,目前的主要改革方向是應加強幼兒園建設。她介紹說,天津市河西區通過大園辦分園的方式,大大緩解了入園難的問題。
據了解,北京也開始從2009年加大幼兒園建設,計劃在3年內新增120所公辦幼兒園,增加4萬多個幼兒園學位容量。
新近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征求意見稿也讓許多代表委員感到欣慰。孫惠玲說,綱要將“學前教育”單獨列章,正說明了對學前教育的重視。
綱要中也列舉了當前學前教育出現的主要問題,如政府責任不明確、體制不完善、辦園不規范、準入不嚴格、收費高等,且提出了“明確政府職責,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積極發展公辦幼兒園,大力扶持民辦幼兒園。實行成本合理分擔機制,對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入園給予財政補助”等解決措施。
孫惠玲委員表示,綱要未提及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說明政府還將采取成本分攤機制,“但應會規范學前教育管理,解決入園貴、入園難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