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身就是奇跡。在這個叫做“清明”的日子里,這樣的生命奇跡還帶上了一些神秘的色彩。何謂“清明”?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顯然,在萬物生長之時,上蒼根本不想接受來自井下的礦工亡靈,在被困9天之后,他們也終于走上了地面!
人的生命極限到底可以維持多久?王家嶺的礦工們用實際行動和堅強毅力創造了嶄新的集體記錄——9天。拒絕死亡,拒絕不公,本就是生命的本質,另外,他們的名字還沒有公布于世、他們的人數仍然沒有權威的說法,他們當然不愿意在戶籍本上就此消失。于是,奇跡發生了。
與此同時,筆者卻也有了一份別樣的擔心:生命的奇跡離不開人的努力,但這樣的生命奇跡卻應該拒絕任何官員的任何政績。我們不要忘記,我們希望更多的人獲救,只屬于不幸中的萬幸。一句話——我們不需要拿人的生命來作賭注,這不僅是對人和生命尊嚴的褻瀆,更是對人性的污蔑。
這首先是一次礦難,不是春節晚會。是礦難,就需要有問責;有問責就要有刑罰,而如果我們現在好大喜功、高興于幸存人數上了,中煤集團、監管部門的責任還將繼續模糊下去。無懲前就無毖后——這也正是我國礦難發生了根本原因所在。竊以為,幸存人數從來都不是一個高興的數字,因為幸存背后就是很大的生命風險;對于王家嶺礦難,我們還要做好以下工作。
其一,對于礦方的責任官員,對于安監部門的瀆職大意,先要進行問責處罰,并公示于眾,切不可因為礦工幸存人數的多少來作為評定他們罪名的砝碼。什么趕工期、什么開會遲到、什么“狼來了”思維,都屬于典型的“好了傷疤忘了疼”,對于礦業生產來說,這是要命的。
其二,被困人數仍然是個謎,還需要各方努力將之公開。究竟是153人被困還是260被困,官方權威數據仍然在“躲貓貓”。就憑著口頭上的名單公示,斷然擋不住外界的質疑與拷問。礦方與當地政府的誠心,仍然有待證明。
其三,王家嶺是否是后一次礦難呢?顯然不是,那么,我們下一步又要如何杜絕此類災難的發生,將是個永恒的話題。不要忘記,我國是礦難發生次數多、死亡人數高的國家,拒絕礦難、珍愛生命,任重而道遠。而這樣的重任,絕非是“加強監管”四個字就能解決得了的。
我們要時刻銘記,礦難里沒有天災。無論是“海恩法則”的理論說明,還是現實礦難中的經驗積累,都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如果將礦工們的生命奇跡當成是官員政績的話,就無異于將人禍等同于政績。在災難面前拒絕政績觀,是起碼的常識,千萬不可見到多少人被救就去爭榮譽、爭獎狀。 王傳濤
生命的奇跡離不開人的努力,但這樣的生命奇跡卻應該拒絕任何官員的任何政績。我們不要忘記,我們希望更多的人獲救,只屬于不幸中的萬幸。一句話——我們不需要拿人的生命來作賭注,這不僅是對人和生命尊嚴的褻瀆,更是對人性的污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