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油學會營養分會、國家公眾營養改善項目辦公室、國家發改委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等單位主辦的“營養強化大米”上市儀式昨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據介紹,營養強化大米未來將逐步推廣,替代當前營養物不足的普通大米主導地位。(4月27日《中國網》)
被高房價嚇破了膽的人們,聽到“營養強化大米”的第一反應恐怕不是“營養”而是價格。對于營養強化大米的價格,廣州市糧食協會常務理事、增城市糧食局新塘糧食所所長黃志良表示,將劃分為高中低檔,高檔定價8-10元/斤,中檔5-6元/斤,低檔4-5元/斤。而普通大米的價格為1.5-2元/斤,價格差距大達數倍。
一直擔心著但不敢說出來的事情終于要發生了。曾經在房價飛漲的日子里,擔心會有人打大米的主意,一旦大米步房價的后塵,后果不堪設想。因為,吃飯比起住房來更性命攸關。也許某些專家、教授會說,營養強化大米不是給老百姓吃的,就像說房子和老百姓無關一樣。但是,“營養強化大米”也需要用土地去種吧,種植利潤豐厚的“營養強化大米”勢必和高價房一樣,模仿土地變賣和強行拆遷和普通大米搶地盤。這樣的話,老百姓還有活路嗎?
糧食對于民生和社會穩定的意義應該是記憶猶新的。初解放時,人民政府面臨過資本家囤積哄抬米價的殘酷現實,這是反動勢力對新政權的挑釁。當時的人民政府是用調集評價米按計劃分配,才沒有讓人民挨餓,穩定了新政權,同時讓許多資本家血本無歸甚至破產。可見,吃飯問題比住房問題更讓社會敏感。目前,政府也已經意識到引發高房價的一個因素是囤積倒賣,也看到了住房問題涉及到的社會問題,所以,出臺房地產調控新政。這才是眾望所歸,撥亂反正。
然而,在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初見成效時,所謂的“營養強化大米”將是又一個挑戰百姓消費極限的難題,是將要壓到百姓頭上的又一座大山。“營養強化大米未來將逐步推廣,替代當前營養物不足的普通大米主導地位”,這句話很像“房改”初期的用住房貨幣化取代福利分房一樣,而現在從房地產市場的結局不難想象“營養強化大米替代當前營養物不足的普通大米主導地位”的結果。難道老百姓還經得起折騰嗎?難道銀行還會推出新一輪的“米貸”來抽干百姓的后一滴血?還是讓老百姓像住進集裝箱和膠囊公寓一樣只能食用被“營養強化大米”廢棄的有毒大米?或者有一天“普通大米”突然像限價房一樣要等政府來慢慢提供?看來某些專家、教授真是只聞到了“朱門酒肉臭”,而閉眼不見“路有凍死骨”了。
值得提醒的是,如此高價的“營養強化大米”讓權貴們就著“茅臺”和山珍海味吃是可以的,但要“替代當前營養物不足的普通大米主導地位”,對普通民眾來說,可能又是一場災難。“膠囊”尚可容身,三粒米是不能果腹的。同時也是給政府制造了一個新的社會難題。看看當前的房地產市場就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