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40天的時間內發(fā)生了5起校園血案,這就讓整個社會都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治標,各地從教育、公安部門到社區(qū)基層,都在展開一場加強校園安全的保衛(wèi)戰(zhàn)。
治本,怎樣更好地發(fā)現(xiàn)并疏導隱藏在角落里的矛盾激化點,防范學生這一“弱勢人群”無辜受害,這是擺在各方面前的深層次問題。
校園
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維安
“我們將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保護學生的安全。”北京芳古園小學申校長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整個“五一”假期,申校長并沒有休息,從4月29日到5月3日,來自北京市教委、教育部、公安系統(tǒng)的部署密集下達。
按照北京市公安局統(tǒng)一部署,交管部門在校園、幼兒園周邊實施實名制管理,確保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
全國各地的校園保衛(wèi)戰(zhàn)開始了。
南京鼓樓區(qū)67所學校保安將加強配備;廣東省校園出事故“一票否決”;長沙家長成立“護校隊”輪流執(zhí)勤看護子女;長春要求幼兒園“六一”前配齊至少兩名保安;重慶連夜排查校園周邊精神病患者;濟南緊急安排民警進駐中小學校警務室;武漢近2000所學校將制定暴力防控預案;佛山抽檢防護能力較弱幼兒園,擬增加保安數(shù)量;成都將投700萬元建“校園天網”保障學生安全。
家長
參與“治安巡邏”
在這場保衛(wèi)戰(zhàn)中,家長的力量不容忽視。
3日,申校長給“同心班”(自發(fā)組織的家長團體)的王社長打電話,商量如何將家長們的力量和智慧集結起來。昨天,上學和放學時段由家長參與的“治安巡邏”制開始實施。
昨天一早,當本報記者到達芳古園小學時,在老師的一一點名下,各個班級的孩子們有序地以排隊的方式進入學校,而老師、家長、派出所人員在7點時就到達學校,當孩子們安全進入校園內后,所有人才放下心。
家長們覺得還不夠,經過多方后協(xié)定,6日起,在該學校門口的一定范圍內將增加安保力量。
而像防割手套、自衛(wèi)噴霧器、鋼叉,這些警用器械,如今開始陸續(xù)出現(xiàn)在學校保安手中。
3日上午,北京西城區(qū)福綏鏡地區(qū)18所學校的校長和主管保衛(wèi)工作的主任,齊聚北京四根柏小學,民警將一套專門為學校配備的警用器械、一瓶自衛(wèi)噴霧器和一副防割手套,逐一配發(fā)給學校代表。在民警的指導下,學校的老師們需要用心學習他們手中的校園安保新武器。
社區(qū)
多排查多幫助多教育化解矛盾
除了公安局派出所,摸排可疑人員也是各地社區(qū)的重點任務,幫助和教育這些人員遵紀守法,同時,積極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切實解決這些人的生活問題,及時化解矛盾。對有過激行為的反常人員,要加強監(jiān)控,提前防范。
按照部署,寧波、重慶、蘇州等地陸續(xù)將進行學校安全穩(wěn)定風險評估,對那些可能危害校園安全的暴力傾向人員、精神病患者、因各類矛盾糾紛可能鋌而走險的人員及其他可能危害社會治安的重點人員進行排查摸底。
思考
防范矛盾激化引發(fā)“宣泄”
“這類校園血案的犯罪嫌疑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特點,那就是‘以弱勢人群為攻擊對象’。”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主任、青少年教育專家宗春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宗春山認為,與馬jia爵在某個點的刺激下的畸形犯罪不同的是,上述嫌疑人雖談不上是蓄謀已久,但卻一直在尋找一個出口。
在當前一些社會矛盾激化的情況下,如何排查可疑對象并加強防范措施刻不容緩。
與此同時,維護校園的安全還是應該建立一個長效機制。
根據《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政府部門有義務建立校園周邊環(huán)境治理工作機制。
21世紀教育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標本兼治要做到三點。
首先執(zhí)行要有保障,要把對學校的安全保障的經費納入教育預算;其次要建立家長委員會,要實行家校共治;后是問責機制,就是要對社區(qū)、學校及有關部門在保障學校安全的過程中沒有履行職責的行為進行問責。(第一財經日報 陳漢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