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高考報志愿的時候了,我的孩子今年也高考,這幾天估分、問分數線、看學校,忙得焦頭爛額。到底給孩子選個什么學校、什么專業呢?這是影響孩子一輩子的大事,每個家庭都得慎重考慮。幾乎所有家長都想為孩子選擇一個理想的學校,一個有前途的專業。家長們為孩子選專業,無外乎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將來就業率高的;
2、工作環境好的;
3、工資待遇高而又工作輕松的;
4、父母自己當年夢想的職業;
5、目前時髦的熱門專業。
當然家長們考慮得很現實,很長遠,有的也很有前瞻性,這些方面的考慮是必須和重要的,但是家長們在作出決定的時候,卻往往忽視了孩子自己的愛好和自身的能力。
記得看過這樣一個新聞:某醫學院里來了一位結了婚的大學生,而且還是個是放棄了聯通公司月薪7000元高薪的工作,二十五歲了還和一群十七八歲的弟妹們同窗學習的大齡學生,原來他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來。他媽媽在醫院工作,他小時候經常在醫院里玩,耳濡目染,從小就對從醫感興趣,希望長大了自己也能成為一名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醫生。可是他媽媽覺得當醫生太辛苦,在高考報志愿時,就給他選了一個有前景的專業,結果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名牌大學。但是看著同學們每天在電腦前忙碌,他卻想著他當醫生的夢想破滅了,心里非常失落。后來畢業在聯通公司就業了,雖然是高薪,但是他并不喜歡這個職業,而當醫生的愿望卻越來越強烈。于是他跟妻子和父母商量,要重新考大學改學醫,沒想到的是,當初反對他學醫的媽媽,這次堅決支持,媽媽說:看到孩子現在這么痛苦,非常后悔當初的決定。于是就有了開頭的一幕:他終于走進了本該在六年前就走進的醫學天堂。
國際著名鋼琴家劉詩昆先生,有一次接受記者采訪,當記者問道:你討厭的事是什么時,他的回答令記者大跌眼鏡:我討厭彈鋼琴。劉詩昆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里,他的父親年輕時就迷醉于音樂,后來考上了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但是,他并沒有走上音樂舞臺,而是進入了商界。他將自己的音樂理想寄托在了兒子身上,他在家里購置了4架進口鋼琴,上萬張唱片,盡全力培養著劉詩昆。劉詩昆3歲開始學習鋼琴,5歲即登臺演出,10歲時,在上海舉行的全國高級別的少年兒童鋼琴大賽一舉奪冠,被稱為“神童”。可是普通小朋友享受的親情和快樂,對他來說卻是那么的奢侈。當同齡孩子在媽媽懷里撒嬌,在草坪上踢足球,在看他們喜歡的小人書時,他必須關在琴房里面對那枯燥的五線譜。所以直到現在,他已經成為世界矚目的鋼琴大師,可謂功成名就了,也不認為彈鋼琴是件快樂的事。
我的一個熟人,帶孩子來我校報名,孩子學習基礎很差,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我勸他給孩子報焊接專業。這個熟人是個有頭臉的人物,覺得孩子將來到企業就業,很丟自己的面子,堅決不同意,后報了計算機動漫設計。結果孩子學習基礎差,又沒有美術基礎和天賦,念了半年就說什么也念不下去了,要退學。家長找到我商量該怎么辦,我在征得孩子同意后,幫他轉到焊接專業重新學習。現在孩子畢業分到上海一家外資企業工作了,在企業很受歡迎,工資待遇也相當高,家長非常自豪,逢人就講孩子在某某外資企業工作。
俗話說的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孩子喜歡這個行業,那就是有前途有發展的專業,又何必追求時髦和面子呢?
有很多的學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由于種種原因,報考了自己沒有思想準備的專業;考上大學后,卻發現所學專業不是自己的興趣和理想所在。這不僅會消蝕他們的學習動力,甚至會影響成才立業。從社會的角度看,還會造成教育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浪費。據華師大有關專家對1395名在讀大學生的調查顯示:有59.1%的人對自己的專業“沒什么感覺”,有21.6%的人認為是“勉強就讀”,有3.5%的人對所學的專業“十分不喜歡”。這個數字是令人觸目驚心的。
要報志愿了,常常聽到的是:孩子懂什么?還不是要大人做主!
是的,在報志愿時,家長給孩子把關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一定依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的專業,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意愿,在孩子能做和想做之間作出選擇。對于孩子來說,把自己的愛好當做職業來從事,那是人生快樂、幸福的事,工作起來將會事半功倍,樂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