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湖北省宜昌英杰學校從無到有、由小而大、自弱至強的歷程及成因,除了外部生態即政策扶持、政府支持、教育部門的呵護以及民辦學校的體制優勢而外,還在于正確地處理了規模與效益、特色與質量、師資與管理這三大板塊的關系,從而增強了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適度規模擴張與規避辦學風險 擴大辦學規模,是民辦學校做大做強的重要標志,也是提高辦學效益的必由之路。規模太小,學校不僅沒有效益,而且會有生存危機;而一味地追求規模擴張,也會增加辦學的風險系數。同時相對于其他行業而言,教育投資的固有特點決定了其回報周期是相當長的。一次性投入過大或者高負債經營,是危及民辦學校生存的危險因素。 宜昌英杰學校自開辦之日起,注意把握擴大辦學規模的節奏,按照“穩步發展,適度擴規,滾動投入”的基本原則,正確處理了規模與效益的關系。在招生額度上,學校基本上保持了每年遞增300名左右學生的增長速度,即使有大量學生渴望就讀,也不盲目擴招;在資金投放上,采取的是逐年滾動投放的做法。除開辦之初的一次性投入之外,擴建和改建的后續投入多為合理回報即盈利部分。這樣,董事會沒有太大的資金壓力,也就不會產生短期意識;在投資渠道上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學校自我造血,另一方面董事會興辦了幾家非教育經濟實體,用于輔助和保障辦學資金;在規模設定上,將學生總量限定在1800人以下,適時停止規模擴張,實現由外延向內涵發展的戰略轉移。 彰顯辦學特色與提高教育質量 “在內心世界打下亮麗底色,替幸福人生奠定堅實基礎,為終身發展開啟不竭動力。”這是宜昌英杰學校對基礎教育的本質把握,也是對學生和社會的鄭重承諾。學校的管理者深知:人的天賦、個性和特色是千差萬別的,社會經濟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樣化的,教育不能只用一個標準、一個模式來培養和選拔人才。作為一所與時俱進的民辦學校,更應踐行素質教育,用鮮明的辦學特色來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 宜昌英杰學校的辦學特色主要有三:一是外語教學。自開辦之日起,學校就聘有外籍教師,學生可隨時與外教溝通交流,并加大了英語教學的課時量。根據寄宿制特點,每天開設英語早讀課,經常開展英語演講、英語課本劇表演、中英文歌曲大獎賽等趣味英語活動,每學期對全體學生進行英語口語通級測試。二是特長培養。學校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開設了古箏、管樂、腰鼓、拉丁舞、武術等10多個興趣特長訓練營,每天下午3點到5點均為學生的特長訓練時間。在愉悅的活動中,學生不僅增長了才藝,而且陶冶了情操。三是實踐活動。學校注重利用豐富多彩的專題活動、形式多樣的社會活動、異彩紛呈的文藝活動來陶冶學生情操、張揚學生個性、開闊學生視野。每學期以月為單元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如文明禮貌月、愛國主義教育月、社會實踐月、感恩教育月、科技活動月、文學藝術月等。可謂月月有活動、精彩各不同。實踐證明,這些特色活動不僅沒有淡化教學主旋律,而且促進和反哺了課堂教學。 剛性管理與提高教師幸福指數 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增強民辦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而師資隊伍的建設,既有賴于吸引優秀教師的加盟,更取決于對既有師資的管理。宜昌英杰學校的管理運行系統幾乎涵蓋了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方方面面,其評估結果不僅周清月結,與教師待遇掛鉤,而且其綜合評估結果直接決定著教師的去留。 在一方面加強對教師的剛性管理的同時,另一方面,學校又十分注重提高教師的幸福指數,致力打造一支和諧的教師團隊。 一是生活上的人文關懷。每逢教師生日來臨,都會得到校報上的深情祝福和工會送上的鮮花;教師遇有紅白喜事,董事會和學校領導都會親臨祝賀和慰問;每遇節日假期,學校經常組織教師度假或聚餐;若遇教師不幸生病染災,學校都會伸出援助之手。一名教師不幸罹患重癥,需要做腎移植手術,師生們為其捐款4萬余元,董事會為他解決了病休待遇,并承諾其為終身員工。 二是工作上的勵志扶掖。學校鼓勵教師學習與提高,積極為教師搭建個人成長平臺。學校的口號是:“逢賽必參,逢研必到。”為了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學校組織了與老教師結對子活動,開展了“英杰杯”教學比武。一次,小學部一名數學教師參加全省說課比賽,校長親自擔任輔導教師,部主任陪同前往,捧回了一等獎獎杯。學校還多次承辦了各學科的教學研討會、現場觀摩教學等活動。每年,學校用于教師參賽培訓的費用近40萬元,用于獎勵教師教研成果或論文獲獎的資金達20萬元。 三是待遇上的持續增長。宜昌英杰學校辦了4年,教師工資就漲了4次。教師待遇每年以高于10%的漲幅逐年遞增,高一次漲幅高達30%。創辦之初就進入學校的教師,工資已經翻番。在這里,教師工作只要年滿一年,均享有董事會配送的技術股。同時,全體教師每三年享受一次全員旅游,骨干教師每年暑期均可享受外出療養。辦保險、上戶口、辦理人事代理等瑣碎事務,都由校方安排專人予以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