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升學宴,正呈現逐年升溫的跡象。一些領導干部除借生日壽誕、生病住院、長輩喪葬、兒女婚慶等謀財外,升學宴又成為他們斂財新渠道。
“你拍三,我拍三,陪酒人員在旁觀,打著飽嗝還在灌,臉上冒汗心抖顫。”這首打油詩是一位趕赴過不少升學宴的機關工作人員在論壇上寫下的感受。何以“心抖顫”?那是因為參加領導子女升學宴要送的“紅包”價值不菲。
變了味的升學宴,背后潛藏的腐敗,令人深思。
升學宴排場不小
每年7月、8月,酒店都會打出升學宴的廣告。記者走訪杭州部分酒店發現,升學宴的價格多在2000元以上。每個價位的宴席都取了響亮的名字:金榜題名宴、展翅高飛宴、狀元及第宴。
杭州凱豪大酒店銷售人員陳娟介紹,“越貴越有人下單,預定高檔次的狀元及第宴的就占到了升學宴預定量的一半。”
“與去年相比,今年升學宴的包廂率明顯上升。”新花中城大酒店一位孫姓負責人的話耐人尋味,“有些人不喜歡事前預約,而是直奔包廂點菜,說是擺升學宴的,這樣動靜小、不容易引人關注。可見,這些人身份有點特殊。至于價格,前幾天就有人點了鮑魚、龍蝦,價格貴過喜宴。若喝白酒,那更是無底洞。”
究竟哪些人是升學宴的操辦者和座上賓?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只要到各酒店的停車場走走,就會發現不少是公車和有錢人的豪華車,操辦者和客人中,不乏機關公務人員和老板。據他觀察,一般赴宴的人,都要送紅包或者高檔禮品以示祝賀。
赴宴暗嘆吃不起
何政在杭州經營一家公司,社會人際關系頗廣的他告訴記者,一些升學宴并不單純,往往夾雜著利益成分。
近,何政推掉兩場升學宴,但是還有兩場,他無法推辭。他說:“送帖人是我從事的行業主管部門的領導,不好得罪。這樣的升學宴一定要去,而且紅包不能少。”
一般赴升學宴要封多少紅包?何政說,主要是看行情,一兩千元是起碼的,要是對方官職高,上萬也說不定。
“升學宴,吃不起啊!”現在,一些官員無論是紅白喜事,都喜歡大擺宴席,百姓對這些官員廣開斂財渠道的做法意見頗多。
小湯是海鹽縣某鄉鎮的一位公務員。他向記者坦言,孩子升學原本是值得高興的事,合理的慶賀也是應該的,但個別升學宴演變成向上級官員“進貢”,讓他特別反感。
斂財隱蔽難查處
為確保升學宴不沾染腐敗之風,本月,衢州、麗水等地紛紛出臺規定,嚴禁領導干部借子女升學留學、婚慶喪禮、生病住院等事宜收紅包的行為。對違反規定,借子女升學之機大操大辦造成不良影響的黨員干部,一經查實,嚴格依照黨紀政紀處理。
雖有規定,但很難查處。有關人士分析,現在,有的領導干部也“與時俱進”,既然不讓大操大辦,那就“小辦”,將“任務”分解,多辦幾次,增加隱蔽性。如此變相辦宴使紀檢部門查辦無從下手。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舉報少。領導干部子女升學,不去“隨禮”面子上說不過去,特別是下屬,怕被穿“小鞋”,怕以后個人升遷受到影響。再說,既然紅包都送了,還會去舉報嗎?
變味的升學宴為腐敗提供了溫床。近期查處的溫州市甌海區委原書記謝再興、溫州開發區管委會原主任戴國森等腐敗案中,都有借父親出殯、子女結婚等斂財的情節。據溫州市紀檢監察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一些行賄人正是以“送人情”為突破口拉攏關系,打著朋友來往、感情交流的幌子,大行不正之風。
一些紀檢干部認為,如果任由變味的升學宴泛濫下去,不僅助長腐敗行為,而且會在群眾中造成惡劣影響,敗壞黨和政府的形象。
專家觀點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教授:應設立舉報電話,充分發動社會力量,使監督全方位。對違反規定的,在沒收違規收取的禮金、禮品的同時,視情節的輕重,分別給予當事人甚至當事人所在單位的主要領導通報批評、媒體曝光或誡勉談話;黨內給予警告直至撤職,行政給予警告直至撤職的紀律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