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年開始,學生該不該用手機一直是教育界關注的話題。十年間,學生用手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同學們眼里,手機已不是接打電話、收發短的工具,上網、游戲、拍照、攝影、看電子書……手機已經儼然是為他們演繹精彩生活的必需品。近日,記者采訪了石家莊10名中學生(三名初二、三名初三、三名高二、一名高三),在“不提學校、不提姓名”到承諾下,他們介紹了自己和周圍同學真實的手機用途,以及對手機的依賴。
■發短信到深夜
前幾天上課,老師發現初三男生小F無精打采哈欠連天,學校熄燈以后,小F和女朋友發短信,一直到深夜。同是一所學校的情侶,為什么不見面聊呢?對于小F一個月多少錢電話費?小F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兩百多。這就意味著除了基本費用之外,小F一個月發了兩千多條短信,一條一毛錢,但是現在有包月,便宜到算下來也就5分錢一條。
每天發一百條短信,很多成年人估計也就是過年那兩天才有這種陣勢,發賀年短信,并且都是轉發。但是小F說,晚上夜深人靜、百無聊賴時,一條條短信發起來是很快的。發了什么內容的短信,可能是發短信太多了,他實在想不起來有什么記憶深刻的短信了。“約著明天干什么”、“去哪里吃飯”、“幾點見”等等,這么簡單的事情,兩個人短信討論研究,竟然能到半夜。兩個初中生一個初二一個初三,真是不把學習當回事。
收到短信后,想著要回什么,怎么組織語言,也挺麻煩的,尤其是寫作業的時候,一條短信就把思路打斷了。
■每天掛兩小時的QQ
小C是初二男生,他在學校好的班里,并且是一名老師眼里比較優秀的學生。他每天都用手機掛上QQ兩個小時,“有時我也不發言,但是就一直開著”,這樣就可以為他的QQ掙積分,現在已經是兩個太陽三個星星了。“我兩個太陽兩個月亮”,看到小C有些得意,一旁的女生忍不住亮出自己的級別,來殺殺他的威風。星星、月亮、太陽與毫米、厘米、米類似,都是逐級進位的。
同學們介紹,現在每個班都有一個QQ群,手機可以隨時隨地地上QQ。隨時隨地到什么程度,幾個同學給記者舉出了這樣的例子,上課聽講聽不明白,即時上QQ貶老師沒水平、看到一個特別好或特別爛的電視,甚至到了某一個情節,邊看邊上QQ抒發感想;聽到一首好聽的歌,馬上傳到QQ上……
除了這些,群上還有什么內容呢,“下課去哪里吃飯?”“星期六體育館打籃球,誰去?”“放學去吃麻辣燙,馬上報名”……圍著這些吃喝玩樂的項目,同學們說得非常起勁兒。
■一個學期都在看電子書
每堂課都有同學用手機,這是10名同學都認可的說法。讓人吃驚的是,有一個同學坐后一排,整個學期一直都在拿手機看電子書。“有沒有上課一直玩手機的同學”?三個初二的學生異口同聲“有”!三個人同時想到了他們那個上課看電子書已經達到“骨灰級”水平的同學。“上哪一科,她的桌子上就擺著哪科的書,特別端正,把手機放到書桌抽屜里,一上課她一只手抓起手機,放到身體斜前方,腰這個位置,略微低下頭,好像是看書,其實是側著頭看腰斜前方的手機呢”。“叫絕的是,一堂課,她都一動不動,只有拿手機的手不斷地往下按翻頁”。
在別的同學眼中,這名女生上課看電子書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一個學期,也不知道她用手機讀了多少部電子書了。一部手機能支持她讀一天電子書嗎,周圍同學介紹,她只看電子書,應該問題不大,有時看她前后開弓,還拿著一個好記星,兩個一塊兒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