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是促進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培養高素質技工的有效途徑。近幾年來,寧波市委、市政府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同時,以構建服務型職業教育體系為主線,不斷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積極推行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初步形成政府主導、校企聯動、三方攜手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機制。2004年以來,我市高技能人才培養規模逐年地遞增,職業院校培養、校企合作培養、企業自主培養協調推進。全市已累計培養高技能人才2.56萬人,培養總量超過前十年的3.1倍。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 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和投入機制。 2004年以來,我市先后下發《關于加快構建服務型職業教育體系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強職工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在強化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領導責任以及對職業教育規劃、統籌、協調功能的同時,明確了一系列促進職業教育發展,企業職工培訓和推進校企合作建設的資金保障政策。 ——明確2007年起,中等職業學校生均經費標準按高于當地普通高中的1.5倍安排。此政策的實施,使寧波技工學校的當年財政經費撥款凈增780萬元,極大地改善了技工學校辦學經費短缺的現狀。 ——明確從2006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1500萬元用于以培養企業高技能人才和在職職工崗位技能培訓為重點,以訂單培訓、校企合作培養為主要形式的專項資助補貼。此項政策的出臺,有效地調動了企業和在職職工參與技能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一年來我市共有3.1萬名企業職工,3165名高技能人才享受該政策300-1200元不等的培訓經費補助。 ——明確市本級每年征收的四千余萬元職教統籌經費中,三分之一用于行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的經費返還,其余部分的70% 重點用于各類職業學校的基本建設、專業建設和實習基地建設。在技工學校建設經費難以得到教育專項經費支持分配的現狀下,職教統籌經費成為技工學校建設經費來源的有效途徑。我市寧波技工學校、寧波第二技校從中已獲得了6500余萬元的資金支持。 ——明確“十一五”期間,對建在職業院校內的10大實習實訓基地,給予每基地250-500萬元的資金補助;對建在企業內的10大實習實訓基地,給予每基地200-250元萬元的資金獎勵。此政策為推進校企合作辦學,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政策還同時明確,在“雙十” 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基礎上,啟動建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2個政府市級公共實訓中心,為職業院校師生、企業職工和其他社會人員提供開放式職業技能培訓。 ——明確2007年起,每年安排1600萬元,重點用于市示范性特色學校創新的引導性資金。 ——明確市、縣二級政府均應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訓專項經費。其中市本級每年120萬元主要用于企業優秀青工的院校進修培訓的全額補助和優秀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獎勵制度。 資金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和投入機制的建立,提升了職業院校服務經濟、服務企業的能力水平,增強了職業院校的綜合辦學實力,為促進校企合作辦學的內涵發展,為推進政府、企業、院校三位一體聯于培養技能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 強化政府在校企合作辦學中參與角色。 從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發展過程看,我市校企合作起步于單體學校與單體企業的自發合作,其發展過程是由自發到自覺,由單一到多元,由單項到全方位的逐步進展歷程。在推行校企合作的轉變中,由于院校與企業對校企合作在認識與利益上難于達到完全的統一。因此推進校企合作的有序發展,不僅需要校企雙方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強化政府在此項工作中的參與程度。2005年起,我市在面上指導技工學校開展校企合作的同時,啟動實施了“企業優秀青工進修培訓計劃”,對政府、企業、院校三位一體聯手培養企業高技能人才進行了實踐。三年來我市共舉辦了6個項目13個班次,共計530名企業優秀青工參加的企業優秀青工進修培訓班。從對已結業的315名培訓學員信息反饋情況看,73%的結業學員對青工培訓班辦學模式表示認同;86%的學員對培訓效果表示滿意;75%的學員希望能有機會再次參加培訓。在對21家輸送學員的企業情況調查看,大部分企業對已結業學員的崗位能力評價表示滿意和認可。 “企業優秀青工進修培訓計劃”是通過“政府組織、院校承辦、企業輸送、個人免費”方式,由我局牽頭組織實施。每一培訓項目的進修時間為兩個月左右,教學課時150-200課時,采取脫產與業余相結合形式組織實施。政府、企業、院校三方在實施過程中的主要職責是: (一)市勞動保障局 1、負責年度培訓計劃的制定與發布。包括培訓項目、培訓人數、辦班時間等內容的確定。 2、牽頭制定培訓項目的具體教學計劃。牽頭召開有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業內資深技術專家和骨干企業代表、相關院校教師參加的教學計劃研討會,并形成教學計劃框架內容。由承辦院校根據研討會意見和教學計劃框架內容,制定細化教學計劃,經我局組織專家認證后,確定實施教學計劃。 3、負責培訓項目經費核算。確定每一項目的經費補助一般不超過每生3000元。 4、負責下發培訓項目辦班和生源推薦計劃的文件。負責生源組織和資格審核工作。 5、負責培訓質量的信息反饋。每期培訓班組織對學員進行一次問卷調查,征求學員對本期培訓在教學計劃編制、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培訓模式、師資水平、培訓實效性等信息調查。 6、負責辦班過程的監督檢查和經費撥付。 (二)企業 1、參與培訓項目教學計劃的研討與制定。 2、骨干企業承擔一次培訓學員到本單位的現場觀摩。
3、在名額控制范圍內推薦輸送優秀青工參加培訓。 4、負責做好本單位結業學員的培訓效果和能力評價的信息反饋。 (三) 承辦院校 1、負責制定細化教學計劃、選編教材和落實師資。 2、負責培訓學員日常管理和后勤服務。 3、負責培訓期間組織學員座談會,聽取匯總學員對培訓辦班的建議和意見。 4、組織學員赴本行業龍頭企業或骨干企業現場觀摩,并舉辦一次本行業資深專家公開講座課。 5、負責建立每期培訓班的工作臺帳和學員個人臺帳。 6、負責制定培訓班經費測算細目表報送核準。 三方的職責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體會是相互溝通、相互合作,互為聯結的培訓實施過程。在制定每期項目的教學計劃我們注重對同一項目前一班實施計劃的修正、完善與提高。旨在通過幾年的實踐與完善,在我市打造一批校企合作培養企業高技能人才的示范項目,以此帶動我市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 以上是我市實踐政府、企業、院校三位一體聯手培養企業高技能人才的初步做法,不少環節和做法尚有不足和缺陷,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這次會議精神和工作部署,學習先進城市的經驗與做法,努力把我市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