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的楊晶晶(化名)在河北石家莊上訪已經一個多月了。
兩個多月前,她參加了人生中第三次高考。這是一次特殊的高考,她持著自己也不太明白的“煤炭企業優秀青年”準考證,參加由國內部分高校對口單招的考試。
考試的試題和科目與普通高考完全不一樣。終,楊晶晶考了709分,在河北省411名同種身份的考生中名列第二。
為了準備這場考試,已在石家莊市一所高中高考兩次的楊晶晶,在2009年9月來到了石家莊市華通高考補習學校。這是一所專門輔導對口單招高考的學校,號稱已有12年歷史,本科二批上線率96%以上。
和楊晶晶一樣,趙雪和趙冰(皆為化名)姐弟倆也選擇了走對口單招這條路。她們進了另一所學!仪f勝文高考補習學校,這所學校的校長韓英輝是華通學校校長韓增新的姐姐。
楊晶晶和趙雪、趙冰姐弟倆趕上了好運。2010年“煤炭企業優秀青年”對口單招高校的名單里,赫然列著中國礦業大學這所211重點大學。2011年的招生高校則只剩下河北工程大學一所。
考試的結果也令他們滿意:楊晶晶和趙雪考入了河北省前60名,這是中國礦業大學在河北省內的對口單招名額總數。然而,正當他們滿心歡喜地等待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卻等來了河北省教育考試院的一紙考試違規處理告知書。
這個結果讓楊晶晶震驚,告知書里說她在“所有科目考試中,通過偽造證件、證明、檔案及其他材料獲得考試資格和考試成績”。
她開始努力回憶她在何時、怎樣偽造了什么證件、證明和檔案。除了華通學校有些詭異的做法以外,她不記得她和家長干了啥“偽造”的事。
誘惑背后的陷阱
2009年8月,在家人的介紹下,在河北省邯鄲市一家賓館的會議室里,楊晶晶見到了或許會影響她一生的人———華通學校校長韓增新。
此前兩年,楊晶晶在普通高考中只得到了兩所本三院校的錄取資格,但在那間會議室里,韓增新讓她看到了上一所更好的大學的希望:華通學校的招生宣傳單上宣稱,43名學生考入了本二高校,其中包括5名采礦技術專業學生,而這只是不完全名單。
幾天后,楊晶晶就和其他70人成為了華通學校采礦技術專業的學生。華通學校的招生老師告訴他們,這個專業是高校單招,錄取率高,而且,在2010年的錄取計劃里中國礦業大學只招收采礦技術專業。
同普通高考文理分科不同,對口高考會劃分更為細致的專業。華通學校在2010年就分成機械制造與控制、采礦技術、旅游管理、會計和計算機應用5個專業。
趙雪和趙冰也看到了同樣的“誘惑”:2009年,92名勝文學?忌既肓吮径咝,其中就有29人考入了中國礦業大學。
在勝文學校,趙雪和趙冰姐弟在內的81人報名了這個專業。算上楊晶晶和姐弟倆,整個河北省的采礦技術專業補習生共有411人。
一些學生隱約聽說了“煤炭企業優秀青年”這個拗口又陌生的名詞,但沒有人告訴他們這代表著什么,與他們有什么關系。
在華通學校和勝文學校的招生宣傳單上,入學條件只有兩條:2009年高考成績330分以上的高中畢業生,參加該校組織的入學考試并合格。恰恰沒有必須是“煤炭企業優秀青年”的要求。
巨大的誘惑背后,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陷阱”。
“煤炭企業優秀青年”并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概念,在《2010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報名須知》中,清楚地寫著“煤炭企業優秀青年”需要達到的條件。
這些條件包括:年齡在30歲及其以下、工齡在兩年及其以上,經所在企業同意,持單位介紹信和與所在企業縣團級及以上人事管理部門簽訂培養協議一式三份(所在企業、考生、報考院校各一份)報名。
很明顯,楊晶晶這樣的高考復讀生以“煤炭企業優秀青年”身份參加高考,方法只有一個:作假。關鍵是誰來作這個假,誰有能力作這個假。
高考報名簡單而神秘
滄州人許國勝在給女兒報名華通學校之前,他考察了這個學校。許國勝說,在華通學校補習后的學生對口單招升學率那是“如雷貫耳”。
他告訴《法治周末》記者,自己隔壁那個孩子“就是從華通學校考上對口高招大學的,現在就在中國礦業大學讀書”。
類似的聲音出現在很多考生家長嘴里,很多報名的學生都是通過口口相傳,得知這兩所補習學校的。至于“煤企青年”這個名詞,他們從老師和學校那里從未聽聞。
華通學校和勝文學校的152名學生(后來被取消大學錄取資格的那部分學生)開始了向夢想的沖刺。
入學時,趙雪和趙冰被要求與勝文學校簽訂了一份協議,上面規定如果學生考不上本二高校,學校只收取6000元學費,而如果順利考中,學生每人要給勝文學校5萬元的培養費。
華通學校要求學生簽的協議表明,培養費是3萬元。有學生笑著告訴記者:“有幾個勝文學校的學生看到華通的學費低,還從勝文退學來了這里!
實際上,華通學校和勝文學校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華通學校創辦多年,韓英輝原來在弟弟韓增新的學校里負責日常管理,韓增新的另一個身份是河北師范大學某學院的黨總支書記。
知情人士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姐弟倆貌似出現了矛盾,韓英輝因此退出華通學校,成立了勝文學校。
經過3個月的苦讀,2009年12月,楊晶晶們迎來了高考報名。一個大雪后的深夜,楊晶晶等30多名華通學校學生坐上了一輛大巴車,十幾個小時后,她們來到了張家口市蔚縣職教中心。
在這里,楊晶晶見到了幾十個勝文學校的學生,還有“很多不認識的本地學生”,報名程序簡單而神秘,照相,填表。學生們一個個進入一間教室,被要求在一張只掀起一角的紙上簽上自己的名字,至于上面寫的是何內容,校方不讓看。
回石家莊的路上,楊晶晶聽坐在旁邊的老師打了一個電話:“一式三份的協議只簽了一份,怎么辦?”
《法治周末》記者找到了多位原華通學校的老師,但他們稱對高考報名時學生所簽協議毫不知情,“具體情況只有韓校長知道”。
楊晶晶之后又到了蔚縣3次,一次體檢,后一次是高考?荚嚽15分鐘,楊晶晶才拿到了自己的準考證,來不及對上面“煤企青年”4個字問句“為什么”,她就匆匆進入了考場。
河北省教育考試院副院長魏國東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各個考點考生的高考報名資格,由考點所在的縣級招生委員會審查,準考證也由該機構下發,并不在省里備案。
法治周末記者王峰發自河北石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