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大境門區域綜合改造工程近日正式啟動,工程總投資9.6億元,預計2012年竣工。屆時,將通過對該區域的保護和開發,展現昔日“張庫大道”的繁榮景象。
大境門位于張家口市主城區北端,坐落在東、西太平山之間,踞長城之要隘,地勢險要,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至今已有360多年歷史。它與山海關、居庸關、嘉峪關并稱為萬里長城四大名關。作為我國歷史上一條重要的對外通商貿易之路,起點位于大境門的張庫大道,與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齊名。
現今的大境門,不僅年久失修損毀嚴重,旁邊不斷增加的臨建對其也構成了極大威脅;大境門周邊一些極具地方特色的古建筑,也都面臨著坍塌甚至消失的危險。雖然當地對大境門的修復保護工作從未間斷,但也只是局部修修補補,未能從根本上改變大境門現狀。
借助三年大變樣、推進城鎮化的契機,張家口市著手進行大境門區域保護開發及周邊古建筑群落的恢復,聘請清華大學城市規劃研究院進行項目總體規劃。本著文化遺產保護優先的原則,項目劃分為北區、南區和張庫大道部分歷史遺跡的恢復與開發區。北區主要改造大境門北廣場,南區主要恢復大境門城墻和來遠堡內外文物。
大境門綜合改造工程,將著力表現張家口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以及城市新貌。項目總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主要包括商業、文化、宗教三方面建設內容。其中,商業設施將新建各類商鋪、餐飲、賓館、茶館、酒吧等;歷史文化設施將修復重建博物館、領事館、票號、洋行、來遠堡城、總管署、觀市樓、會館及表現張庫大道歷史的標志性建筑等;宗教設施包括修復重建千佛寺、關帝廟、山神廟、城隍廟等十余座歷史建筑。
根據歷史資料恢復大境門區域在歷史上繁華時期的面貌,是此次修復保護工作的重點和亮點。據悉,該市聘請專業仿古建筑單位,按照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對原有古跡進行仿古復原與修復;通過查詢地方志和當地老人的敘述,按照歷史原貌對一些史料中的古跡進行重建。
大境門綜合改造工程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將用一年時間修復山神廟、關帝廟、三娘子廟等建筑,以及來遠堡城墻、觀市樓等古建筑,并新建城內商業步行一條街。整個工程完工后,將把昔日破舊不堪的棚戶區,逐步變成一個帶有濃厚歷史文化氣息的精品文化旅游區,帶動張家口市旅游、餐飲、娛樂和文化產業的蓬勃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