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石市召開《石家莊都市區城鄉統籌規劃》、《正定縣城鄉統籌規劃》、《藁城市城鄉統籌規劃》、《欒城縣城鄉統籌規劃》、《鹿泉市城鄉統籌規劃》方案評審會,五個方案獲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
據介紹,《石家莊都市區城鄉統籌規劃》期限設定為2030年。石市將形成“2+4”的組團式城市功能空間,其中“2”為正定新區和老城區,“4”為鹿泉新城、欒城新城、藁城新城和空港新區。
形成“2+4”組團式城市功能空間
《石家莊都市區城鄉統籌規劃》提出以新城區、新市鎮和新社區的“三新戰略”為抓手,推進都市區的統籌城鄉發展。
高起點高標準打造正定新區,作為支撐石家莊的跨越式發展的支點,形成新、舊兩個城區雙核引領發展的格局。在以中心城區北跨發展為核心的空間框架下,協調中心城區與周邊縣城功能定位,推動鹿泉新城、欒城新城、藁城新城和空港新區發展,形成“2+4”的組團式城市功能空間。
規劃確定新市鎮8個,每個縣市分別設置2~3個,規劃人口規模為5萬人以上。包括銅冶、李村、北早現、南牛、悔花、增村、南高、冶河等。
本次規劃確定至2030年都市區建設88個農村新社區(含18個特色村莊),各縣平均20~30個。
都市區“兩軸、兩翼”發展
《石家莊都市區城鄉統籌規劃》確定都市區“兩軸、兩翼”的空間結構。
“兩軸”是貫穿中心城市南北的中部創新服務軸和依托滹沱河形成的東西向濱河生態景觀軸。
中部創新服務軸連接老城與新區中心,承載了都市區為重要的公共服務職能,是石家莊城市空間拓展、城市職能提升,增強區域輻射能力的主體依托。濱河生態景觀軸串聯西部太行山區、西柏坡革命紀念地、黃壁莊水庫、老城區、正定歷史文化名城、正定新區、農業示范產業觀光園、藁城新城等重要的旅游節點和服務中心,主要承載城市旅游、文化、休閑和娛樂等服務職能。
“兩翼”分別是指以中心城區為組織核心,以東部城鎮產業發展為支撐和西部生態旅游為特色的東部產業發展翼和西部生態旅游發展翼。
城市骨干路網:石環公路將北拓
在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基礎上,發揮中心城區對外圍新城、新市鎮的輻射帶動作用,規劃城市骨干路網框架為“三環、十字、放射”的布局結構。
“三環”中內環為現狀城市二環路,在老城中心區形成交通保護環,降低老城交通壓力。
中環由現狀東石環、南石環、西石環,以及勝利大街北向延長線、原正無公路新區段及東互環北向延長線構成。隨著城區北跨戰略的實施,原石環路已難以起到支撐城市重要功能節點發展的作用,為此,本次規劃北向拓展石環路,形成連接城市新老中心的城市快速環線,便捷城市重要功能節點的交通聯系。
外環主要由省道204(新趙線)、省道392(衡井線)、省道232(西陵線)、省道302改線(新正無公路)構成,提升上述道路的建設等級,形成支撐新市鎮發展的骨干路網環線,并起到組織過境交通和長距離通過交通的功能。
“十字”是指都市區內部的快速路十字軸。其中南北快速路由東二環南北向延伸形成,連接空港新區、中心城區、欒城新城;東西快速路由槐安路東西向延伸形成,連接鹿泉上莊、中心城區和藁城新城。通過“十字”形快速路建設,形成中心城區與新城之間的快速聯系通道。
“放射”是指由其他快速路、交通性主干道和干線公路形成的交通放射線。由環線向外延伸,強化中心城區與新城、新市鎮間的聯系。
另外,未來形成以石家莊都市區為核心,放射聯系區域中心城市和重點發展地區的“一環十射”的高速公路網絡。
軌道交通:將建5條市郊鐵路線
在總體規劃確定的“三主三輔”軌道網基礎上,推動市郊鐵路建設,規劃形成由干線軌道、城區軌道、市郊鐵路構成的軌道交通網絡。
市郊鐵路主要承擔外圍新城、新市鎮與中心城區的公共交通聯系功能,主要依托干線軌道向外圍延伸形成。
市郊鐵路S1號線,從干線軌道1號線正定新區樞紐站引出,連接南牛新市鎮和空港新區。
市郊鐵路S2號線,從干線軌道1號線上莊站引出,向西南延伸,連接銅冶新市鎮。
市郊鐵路S3號線從干線軌道2號線城南站引出,連接竇嫗裝備制造業基地和欒城新城。市郊鐵路S4號線從干線軌道2號線鹿泉站引出,連接李村-宜安新市鎮。
市郊鐵路S5號線,從干線軌道3號線東部產業基地站引出,向東延伸連接藁城新城。
公交:將規劃4條公交快速走廊
在中心城區、新城和部分新市鎮之間,建立30分鐘公交聯系圈,采用BRT、公交專業道、大站快車的形式,提供高速的服務。
規劃形成4條快速公交走廊,分別為:
1、依托泰華街、北二環、107國道,形成“老城中心-正定古城-南牛新市鎮-空港新區”快速公交走廊;
2、依托泰華街、和平路,形成“東部產業服務區-老城中心-鹿泉新城-山前旅游帶”快速公交走廊;
3、依托正無路、泰華街、南三環,形成“正定新區-老城中心-冶河新市鎮-欒城新城”快速公交走廊;
4、依托泰華街、和平路,形成“老城中心-東部產業基地-藁城新城”快速公交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