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8日電 教育部網站今日發布《天津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方案提出,要全方位縮小城鄉、區域、校際之間差距,流動人口子女享受“同城待遇”,基本形成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的發展格局。
方案提出了天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革試點的總體目標: 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取得新突破,使義務教育在為現代化建設服務和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需求的基礎上更加突出區域特點。到2012年,全市1200多所義務教育學校都能達到階段性的現代化建設標準,全方位縮小城鄉、區域、校際之間差距,流動人口子女享受“同城待遇”,基本形成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的發展格局。適齡兒童免試就近入學,素質教育要求得到基本落實。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更加公平、優質的教育,基本實現全市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的目標。
為保證試點目標,天津市制定四項改革措施:(1)制定一個標準。研究制定《天津市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標準(2008-2012年)》,針對《標準》,配套實施“校舍加固改造和功能提升工程”、“圖書配送工程”、“新增教學儀器配送工程”、“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和“256農村骨干教師培養工程”等五項工程。
(2)突出兩個重點。一是以提升農村義務教育水平為重點,促進城鄉學校均衡發展。二是以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為重點,促進區域學校均衡發展。
(3)完善三項機制。完善促進均衡發展的督導機制,完善促進城鄉一體的發展機制,完善促進教育公平的保障機制。
(4)落實四項任務。改善辦學條件,創新學校管理,加強隊伍建設,深化素質教育。
天津市同時配套研制四項政策:(1)積極籌措資金,改善辦學條件。在國家提供部分專項基金支持的同時,天津市約需籌集7.4億左右資金,對266所學校實現集中供暖,529所學進行旱廁改造。
(2)加強統籌協調,鼓勵改革創新。在試點工作中,市級領導小組負責宏觀管理和統籌協調,積極為區縣提供服務和保障。同時,鼓勵區縣、學校發揚首創精神,自主進行包括體制、機制在內的改革創新。
(3)強化民主決策,爭取公眾監督。 在試點工作中,制定、出臺的相關教育政策,均遵循一定的民主程序。通過召開聽證會、論證會等方式,廣泛聽取校長、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社區人員等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以人民是否滿意作為衡量教育政策的基本標準。同時,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政策信息公開制度。通過電視臺、電臺、網絡、報紙等現代媒體平臺,定期將教育政策信息向社會公布,讓公眾監督。
(4)實行政策傾斜,保證“項目”實施。為實現改革目標,并保證試點取得創新成果,天津市根據各區縣、學校的實際情況,在組織實施、人員配置、經費保障、制度環境等方面,將努力創造條件,向財力相對困難,教育基礎比較薄弱的區縣,給以較大的政策傾斜。
天津市從四個方面給予保障。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天津市推進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國家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改革方案,研究政策措施。
二是加大經費投入。不斷增加對義務教育的經費投入,并建立市、區縣財政合理分擔的保障機制,包括合理確定“項目”的投資總額和分擔比例,保障經費投入及時到位。提高資金管理和使用效益,確保“項目”按計劃分步落實。
三是實施督導評估。制定《天津市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標準評估驗收實施細則(2008-2012年)》,組織評估驗收專家組,對區縣進行逐校評估驗收。實行評估結果公告制度,用評估合格的學校占區縣學校總數的比例,衡量區縣義務教育現代化水平。2012年底,市政府將以此為依據評選和認定“天津市義務教育先進區縣”。
四是開展理論研究。成立專項課題組,針對實際問題開展研究。建立專家咨詢組,適時就試點工作的有關問題開展咨詢。
該試點有明確的時間進度安排:按照“一個周期,分年達成”的思路,整個試點工作于2012年底結束。具體目標是:2009年,20%左右的義務教育學校完成現代化建設,通過評估驗收;2010年,50%左右的義務教育學校完成現代化建設,通過評估驗收;2011年,70%以上的義務教育學校完成現代化建設,通過評估驗收;2012年,95%以上的義務教育學校完成現代化建設,通過評估驗收;2012年12月,“工作小組”對試點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形成專門報告上報教育部。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于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一批改革目標明確、政策措施具體的教育改革項目完成備案程序,標志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