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IT培訓市場預測——壓力不小
1、“生源危機”不可避免
IT培訓機構的生源主要有3大類:高中生、大學生、在職者,理論上講生源市場還是很大的。但是,從2010年整體市場狀況來看,2011年招生不會那么樂觀。原因主要有4點:第一,大學擴招,高中生生源減少;第二,金融危機緩解,就業率回升,大學生生源減少;第三,培訓機構教學質量降低,推薦就業水分增大;第四,物價上漲,學員選擇更加理性。這四大原因,將抽掉培訓機構20%—30%的生源,使得IT培訓市場繼續在“生源大戰”中接受考驗。
所以,IT培訓機構要想在2011年有所發展,必須積極探索新的培訓模式,產生好的培訓效果。比如:1、與高校、企業、專業機構聯手,共同研發培訓項目和教材,合作培養人才,提高培訓機構的教學質量和綜合競爭力。2、以就業為導向,突出“多元”服務,以此達到招攬生源、維護生源、擴大市場影響、贏取好口碑的目的。
2、中小機構生存壓力巨大
隨著IT培訓機構跨入規模發展的軌道,學員對培訓品牌的認知度也不斷提升。就好比買手機,首先想到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買電腦首先想到聯想、惠普、華碩、索尼;買顯示器,想到的是三星、LG......參加培訓也是一個道理,學員首先想到的都是那些海外上市、榜上有名、榮譽不斷的機構。
這種現象讓新生的中小型IT培訓機構感到壓力十足,甚至直接被淘汰。筆者認為,這部分中小型培訓機構要想立足,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發展策略和市場計劃,在保證師資、課程、就業質量的同時,擺脫傳統的發廣告、發QQ群信息、做招生代理等民間渠道,積極嘗試新式的市場推進方式。但是,宣傳只是外力,機構自身課程、師資、多元化服務,才是發展的根本。
2011年外語培訓市場預測——新增長點
1、少兒英語培訓成主力
據2010年搜狐《教育白皮書》調查顯示,目前外語培訓市場呈現“四強爭霸”的局面,其中,以小學員的需求為強勁,包括學前、課外輔導在內的少兒英語培訓項目以22.13%的份額一馬當先。其次是成人英語、使用技能英語、考試類英語。2011年的英語培訓市場還將繼續呈現“小學員撐起大市場”的現象。
2、外語培訓“捆綁”留學
2010年留學市場百轉千回,隨著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等熱門留學國利好新政的出臺,不少外語培訓項目都貼上了“留學”的標簽。2011年,雅思、托福、日語考級、韓語培訓、日韓德法西意等小語種留學培訓細分市場,將乘著留學的東風,持續升溫。
2011年職業培訓市場預測——證書+技能
1、職場晉升,證書照例先行
不管是坐在辦公室的精英白領,還是即將邁出大學校門的準白領,想提高職場競爭力,順利加薪升職,有利的武器恐怕就是各種職業資格證書了。從大類上看,有建筑工程類、財會類、醫藥類、外貿類、管理類、勞動部等,細分的話,幾百種不止。“職業證書資格體制”有利于規范行業準入,所以在未來將一直是在職業培訓市場的重點。不過2011年大學生考證要悠著點,證書不在多,而應在于精。
2、職場“軟技能”培訓成黑馬
從2010年開始,職場刮起了“軟技能”風,比如舞蹈、唱歌、化妝、廚藝、魔術、調酒、書法、茶藝、駕駛、演講等,不僅可以豐富業余生活,還能為職場形象加分,2011年大有在職場上“大行其道”的態勢。
2011年商學院預測——漲價
提起MBA、EMBA,2010年留給人們的大印象就是漲價,一波接一波。2011年也不例外,漲價風潮已經板上釘釘了。
先看MBA,據悉,2011年名校MBA學費漲幅高超過60%。例如:清華MBA上調6萬,北大MBA上調4萬,上海交大在職MBA上調7萬,復旦大學在職MBA高學費則高達22.8萬元。
再看EMBA,2011年第一陣營的商學院EMBA幾乎全部漲價,其中,北大EMBA漲幅6萬、清華EMBA漲幅3萬,中歐EMBA漲幅6萬、上海交大EMBA漲幅7萬、復旦EMBA漲幅8萬,人大EMBA漲幅8萬,中山大學EMBA漲幅3萬...
學費的上漲,引發了大眾關于“讀還是不讀”的熱議。筆者認為,2011年讀或者不讀,與個人的經濟條件和充電需求有關。在報考時,要綜合考慮含金量、畢業薪資回報、師資、設備、國際化等要素。
2011年三大“國考”市場預測——火熱
國家公務員考試、國家研究生考試、國家司法考試,被人們稱為三大“國考”,其特征就是報考的人多、錄取量少。據了解,2010年報考國家公務員的人數突破140萬;報考碩士研究生的人數更是達到151.2萬,創下歷史新高;而2010年司法考試的考生人數也達到了40萬。
雖然,現在就業形勢好轉,考碗族和考研族都有降溫的小苗頭,但是專家預測,國考降溫不會來的那么快,2011年“三大國考”在報考數量上,不會出現銳減情況,所以,其背后的輔導市場將持續火爆。不過,考生做好經濟支出的準備。
2011年學前教育市場預測——蓄積力量
1、期待幼兒園整治措施的推進
當下,學前教育市場嚴峻的問題就是:上公立園難,上私立園貴。收費高出大學,逼迫年輕家長早早的淪為孩奴。針對這個問題,教育部發力要在10年內普及學前教育,大力發展公辦園,積極扶持民辦園,并且推出五項措施,破解”入園難、入園貴”的局面。
其中,北京市教委表示,未來3年將投入近15億元用于解決“入園、入托難”問題。今后3年內將新建及改擴建600所幼兒園,將新建小區配套幼兒園90%建設為公辦園。此外,北京將在3年內實現90%以上來京務工人員子女義務教育由公共財政“買單”。
因此,2011年,我們對學前教育市場多的就是期待,期待各地方政府整治措施的推進。畢竟,這個問題不是市場本身就能化解的。
2、早教市場有望出現上市機構
除了公辦和民辦幼兒園,學前教育市場還有一股重要力量——早教機構。當下的早教行業,雖然沒有像IT、外語市場那樣形成相對完善的體系,但是成長性很高。特別是背靠著每年2000萬出生嬰兒的巨大市場,可謂商機無限。
據了解,目前在美國已經有65家早教上市機構,按照出生人口比例計算,中國至少應該65*4=260家的規模,是未來1-3年內上市的兩大領域之一,所以資本也頻頻將目光聚焦在中國學前教育市場。其中,成功策劃新東方、學而思發展規劃的國內咨詢機構——和君咨詢已經選定能量娃作為中國學前教育戰略同盟,能量娃創始人程泊華也表示,有邁入資本市場的雄心和準備,期盼早教市場在未來幾年,能夠出現上市機構。
2011年培訓機構上市預測——熱情高漲
2010年,培訓機構蜂擁上市。從2010年8月5號之后的100天內,安博教育、環球雅思、學而思、學大教育四所培訓機構先后IPO上市,涵蓋了IT、外語、課外輔導等多個行業,使教育培訓市場大幅洗牌。
2011年,機構跑馬圈地的熱忱將持續高漲。調查顯示,國內受訪的教育培訓企業中,有80%表示有融資需求,其中近50%表示有上市打算。其中,已獲得風投青睞的東方標準、北大青鳥等IT培訓機構,也先后瞄準海外上市這塊蛋糕,站在了起跑線上。
但是,上市不是目的,而是過程;不是終點,而是起點,為上市而上市很危險,教育機構的擴張應緩慢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