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陽光工程”的實施,有效遏制了各種招生詐騙行為,家長和考生甄別詐騙行為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招生詐騙行為大量減少,但仍須提醒考生和家長在高校錄取中加以防范。常見招生詐騙行為有以下幾種形式:
(1)提前查詢高考分數。高考結束后,一些詐騙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長急于查詢成績的心理,通過微信群、手機短信等渠道發送“提前查詢分數”的虛假廣告鏈接實施詐騙。鏈接中會要求填寫身份證、準考證等相關信息,并交納一定的查詢費用,一旦上當不但會有財產損失,還會泄露個人信息。
(2)利用“內部數據”分析高考志愿,收取高額費用。高考報志愿階段,有不法中介或網站宣稱掌握內部數據,“可以查到報志愿人數”,能夠“精準定位院!保⒓倜八^志愿填報專家身份,聲稱“百分百保上”“一分不浪費”,以此收取高額費用。
(3)故意混淆教育形式進行詐騙。一些不法分子或中介故意混淆普通高等學歷教育與其他教育形式之間的區別,以自考助學班、網絡教育班、合作辦學等入學通知書蒙騙考生及家長。部分辦學機構打著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的幌子,實際招收其他教育形式的學員。
(4)聲稱某院校能購買補錄名額低分錄取。一些不法分子常以“計劃外補招”“降分補錄”為幌子實施詐騙。
(5)編造所謂“內部指標”“機動計劃”的謊言進行詐騙。高考錄取期間,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通過偽造文件、私刻印章、設立報名處和咨詢電話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員、校領導親戚等,謊稱手中掌握高!皟炔恐笜恕薄皺C動計劃”“定向招生計劃”等實施詐騙。
(6)聲稱“知名大學”招收低分考生。所謂“知名大學”有可能是“野雞大學”,這些學校通常采用容易與知名大學混淆的名稱,以虛假的方式招收學生,有的甚至涉嫌偽造售賣虛假學歷文憑證書。
(7)謊稱申領“助學金”需先交押金。一些不法分子通過非法途徑獲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門工作人員的身份,以符合“獎學金”或“高考助學金”資格為由,騙取押金或手續費。
為此,考生和家長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警惕:
(1)省級教育考試機構會在規定時間節點統一公布考生分數,不存在提前查詢高考分數情況。
(2)考生在填報志愿時,應綜合參考教育考試機構、有關高校提供的官方信息,不要相信不法機構或個人聲稱的“內部消息”“花錢補錄”“內部指標”等虛假信息,自主合理填報志愿,謹防上當受騙。
(3)普通高校招生錄取新生是按照國家政策、院校招生章程、考生的分數和志愿,在全國統一編制的網上錄取系統中進行的,并且經過省教育考試院審核報教育部備案。未經省教育考試院辦理錄取手續的考生,教育部將一律不予學籍學歷電子注冊。
(4)高校招生具有嚴格規范的錄取程序和監督機制,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計劃,須通過公開征集志愿錄取,并不存在所謂的“花錢補錄”。正規的招生錄取不會產生任何附加費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證金、錄取費、指標費的,一律不能相信。
(5)高校招生錄取有嚴格的工作流程,高校招生計劃由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統一向社會公布。不存在公布的招生計劃以外的所謂的“內部指標”?忌、家長應從官方正規渠道了解、確認考試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輕信蠱惑,謹防上當受騙。
(6)省招生考試機構未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從事招生中介服務。
(7)考生可通過各級招生考試機構查詢自己的錄取結果。
(8)考生及家長如果接到自稱高校、教育、財政等部門工作人員電話,聲稱要發放“國家助學金”“助學扶助款”時,切勿抱有僥幸心理,應及時與當地教育部門或學校聯系。
特別提醒考生:
有的考生委托中學、高;蛩舜鸀樘顖笾驹福瑢⒆约旱目忌、登錄密碼等信息透露給委托人,錄取時發現與本人設想相去甚遠,想修改志愿但密碼已被他人篡改,追悔莫及。為維護考生本人利益,請務必妥善保管個人信息,更不要委托他人填報,否則后果考生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