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總有一些話語扣人心弦,總有一些人值得終生記憶。在我們的人生長河中,“老師”這個熟悉的詞匯陪著我們走過了學生時代,孩提時的頑皮,中學時的任性,大學時的不羈,老師一直在為我們操勞,“還記得那塊黑板嗎?”追憶成了我們和老師共有的紀念。
唐山3月5日電,青春寫滿奮斗的苦樂,青春可以讓我們像個孩子一樣單純地笑著,因為我們還年輕。我們是父母眼中永遠的孩子,也是老師心中難忘的“孩子”。老師用愛育人,我們用情予人。2011年3月4日深夜23時54分,一位老師用她質樸的語言道出了師生之間那份深情厚愛。在2011年“三八婦女節”即將到來的這個特殊的日子里,這些或許是學生送給老師好的“三八禮物”——感恩。讓我們聽聽這位鄉村老師的“語重心長”:
轉眼教了三四年的六年級了,回想這幾年的時光,感慨不少。作為農村老師,可不像城里老師一樣只教單科,我是所有的課程都教,不會也得會。所以我們農村老師真是又當爹又當媽,有時候挺不容易。農村孩子都有點野性,有時候氣急了,掄起笤帚照著淘氣孩子的屁股就是一頓打。和學生家長都是鄉里鄉親的,打完了理直氣壯地和家長說打孩子了,家長們竟然會“火上澆油”,讓使勁打,看他們以后還聽不聽話。回想這教書的十多年間,從來沒有因為“打”學生被家長找過麻煩。
我一直以為,被我“打”出去的這些孩子也許會記恨我吧,但是沒想到的是,孩子們都特別留戀被我“打”的那段時光。也許是留戀著那份純真,每當遇到學校有什么活動,學生不上課了,我教過的那些孩子總會來守著我。有的偷偷進到我的教室,聲明不說話,不搗亂,就是再聽一次我講課;有的干脆就在窗戶外面徘徊,等我下課和我聊聊他們在初中的那些開心或者郁悶的時刻。為人師者,能讓孩子們惦念到這份上,是一種幸福。
這不,今天中學開校運動會,孩子們下午就又跑到了學校。這些孩子真是讓人沒辦法,分批分幫到了。先是上初一的那批,早早地在教室等著,問我身體好些沒有,能幫我做點什么雜活,我一律說不用。我帶著學生勞動,嘴說著不用,可孩子們依然在幫忙,還教訓我正在教的那些孩子說老師身體不好,不能讓老師干活。然后是一幫上了初三的大小伙子,長的個個都比我高了,晃晃悠悠地來找我玩,對我說:“窗戶玻璃高,他們夠不著,要不我們幫你們擦吧?”我了解他們了,個子挺大,哪會擦玻璃啊。只是看見他們真是由衷的高興:他們都是我的孩子啊,一轉眼都這么大了,我不禁心生感慨,時間過得真快。他們歡歡喜喜地和我說了一會兒話,在門衛的嚴厲驅趕下,無奈地跑了。后一批是一幫女孩子,初一、初二、初三的都有,她們是偷偷進來的,見到我,有點不好意思又很高興的樣子,但是卻不知道找點什么話題來說,就那么望著我,望的我心里熱乎乎的。真是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看著孩子們越發漂亮的樣子,我說我給你們照相吧,我傳到我QQ空間,你們有時間去看(孩子們大多都有我的QQ號)。孩子們高興地立刻照我的話做了。
每次孩子們這樣蜂擁而至的時候,我總是覺得心里暖暖的,那種溫暖、那種感動是多少錢也買不到的財富。我惟愿:我所有的孩子能永遠快樂幸福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