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技師學院前身系邢臺市勞動技工學校,2005年荀鳳元調任校長,時有教職工80人、在校生400人。當年啟動全員招生,新招學生1360人。2006年4月批準為“河北省邢臺高級技工學校”,2006年9月與邢臺市第一勞動技工學校合并,2007年8月河北省政府正式批準“邢臺技師學院”。目前共有四個校區、教職工480人、在校生7000人。學院新校區一期工程占地200畝,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共投資3.3億元,將于2010年5月份啟用。新校區可容納在校生10000人,年承擔短期培訓10000人。市政府近兩年先后劃轉邢臺市電工材料廠、邢臺市醫療器械廠作為學院附屬企業,成為實訓實習基地。學院先后被批準為“國家農民工培訓示范基地”、“國家高級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
邢臺技師學院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在校企合作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靠發揮政府功能,建立市、縣兩級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
經市政府同意,我院成立了由市級領導擔任主任的高規格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部、省、駐地企業、市直大企業60余家領導擔任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委員;同時學院還與沙河、內邱、寧晉、隆堯、南和、平鄉、廣宗等7個工業大縣的縣市政府聯合成立了校企合作領導小組,縣政府指令縣域規模企業全部參加。市縣兩級指導委員會,每年召開兩次全會,研究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對重點在建項目指導系部提前2年調整專業設置、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并開展校企共同教學、頂崗實習、教師培訓、產品開發與外協加工等業務。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組織的組建,延伸了政府職能,拓寬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增大了校企合作的覆蓋面,健全了校企合作政府協調機制。
二、建立附屬企業,實現藍領職教集團化經營
依靠政府協調,加快和推進校企深層次合作,加快從合作到結合并到融合的進程。建立核心緊密骨干型合作企業30家,穩定緊密合作型企業60家,發展普通合作企業160家。建立穩固長效的校企合作機制,實現互利雙贏。
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設備優勢,積極發展學院附屬企業。附屬醫療器械廠按照市政府要求整體搬遷,在市郊建立現代化生產企業。實行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依托專利技術,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和競爭力,擴大生產規模,產值逐步實現5000萬。
積極籌建醫療器械廠、藍領大酒店、藝術團、幼兒園、駕校、等校辦實體和企業,充分發揮其實訓服務教學的功能,堅持生產經營和服務教學并重,堅持生產與教學結合、學習與創新結合的原則,積極承擔學生實訓任務。
三、承擔社會服務職能,實施崗前培訓、金藍領技師培訓等業務工作
邢臺技師學院是我省金藍領培訓基地、城鄉就業技能扶助計劃培訓基地、失業職工再就業培訓基地,擔負著我市企業新招錄人員上崗培訓、技能提升培訓、失業培訓、特種行業培訓等綜合社會服務職能。在市政府的領導下,在發改委、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項目辦、行業管理部門共同指導下,建立了綜合培訓鑒定服務平臺,采用“學校教學+企業培訓”的聯合培養方法發揮社會服務功能。學院通過深入企業“送教下企”等服務,2008、2009年完成了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下達的1500名的金藍領技師培訓任務;為河北大光明集團、中鐵集團開展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崗前培訓200余人;為沙河奎山水泥集團開展了余熱發電知識培訓100余人;為河北旭陽開展化學檢驗、焦爐司機等專業培訓300余人,充分發揮了社會服務職能,滿足了政府及企業用人需求。2009年短期技能培訓達到5000人,技能鑒定3000人。
四、創新訂單式教育與菜單式教學,活化辦學機制
“訂單式”教育:針對社會和市場需求,充分發揮學院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職能,與200家合作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簽訂用人訂單,并在師資、技術、辦學條件等方面通力合作,通過“工學交替”的方式分別在用人單位和學校實施教學、實習、實訓,學生畢業后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實現生產、教學、科研三者的有機結合,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實現了用人單位、學校與學生的“三贏”,直接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為企業服務。
“菜單式”教學:根據企業對技能人才專業理論知識和崗位技能的特殊要求,由校企雙方共同制定教學計劃,選定教材,確定專業課程、制定操作技能訓練標準和考試考核標準,對課程設置實行動態管理,按企業的培養要求進行教學,大限度地滿足了企業對工種或特殊工種的技術要求,受到企業歡迎。
五、模擬企業化管理,推行“準員工”教育
學院根據企業需求,大膽創新,實施模擬企業化學生管理模式。對所有訂單招生的班級以企業名稱冠名。在學生學習理論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同時,增加對學生進行企業法規、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企業員工基本知識等方面的培訓,組織學生到企業考察、頂崗實習和在校內模擬企業管理的辦法,讓學生全方位接受準員工教育,提前適應企業生產、生活等方面的環境條件,從思想素質到技能水平都達到企業要求,使學生在畢業時就基本具備企業員工素質。
六、教師企業輪崗,校企合作助推教師成長,推動教學改革
學院制訂了《教師下企業掛職鍛煉暫行辦法》,辦法規定每名教師每年在企業實踐鍛煉不得少于一個月,教師在走進企業、了解企業、服務企業的實踐過程中,一方面開闊了視野,提升了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科技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把企業的新工藝、新方法帶到課堂上,實現課堂教學與車間生產的“零距離”;第三方面教師還可以通過參加企業生產實踐,把生產過程中的典型復雜零件加工與專業課本相結合,開發和設計典型工作任務,實施項目教學,推動課程與教學改革;教師下企業鍛煉在學校和企業之間架設了一座互動發展、共生雙贏的橋梁,為進一步開展工學結合、頂崗實習、促進學生就業提供了新的途徑。
七、實行“市場撞擊式”改革
學院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適應市場要求為準則,以符合企業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撞針”,全面實施撞擊式改革。我們以校企合作、校企融合為平臺,廣泛深入了解征集企業信息和需求,以企業要求去撞擊和改革學院辦學機制。從辦學理念、教學、實習、學生管理、短期培訓、養成教育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改革。將企業的具體要求和特殊需求變成我們的改革創新課題。近兩年來,先后完成了課程設置、實習、教學教法、準員工教育等十二項改革創新課題的研究和應用,均收到了顯著效果。特別是辦學機制的創新,學院出臺了《關于實施市場撞擊式改革的意見》等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將準員工教育、養成教育和企業文化納入教學范圍,著眼于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高技能人才,實現了學院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零距離”對接。
八、產、學、研相結合,實現校企互利雙贏
學院在校企合作中,始終把積極參與企業技術攻關、技術革新與創新、產品開發與升級作為加強校企合作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建立教學與生產、科研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合作中學院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企業提供場所、設備及經費,以解決企業技術難題和產品開發為攻關課題開展研究,實現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與資源共享”。去年我院電氣系與河北金后盾公司合作開展了《數控網絡技術在滾塑設備上的應用》的課題研究,目前該課題已順利結題并成功應用,實現了生產效率可提高20%,能耗降低10%,年經濟效益可提高30%(達數百萬元)良好收益,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教師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實現了互利雙贏,有力地調動了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
幾年來,我院始終堅持“圍繞市場辦學,服務就業需求”的辦學理念,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辦學、工學結合育人”的技工教育運行機制,不斷拓展校企合作的廣度,挖掘校企合作的深度,與企業界建立密切的、制度化的聯系機制,在互利雙贏中拓寬和深化校企合作,實現了學校、企業的共建共贏共發展,使校企之間發生了由合作到結合進而轉入融合的深層次轉變,走出了一條具有我院特色的校企合作辦學之路。
在今后的發展中,我院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發展全局,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繼續弘揚“和諧、敬業、高效、創新”的學院精神;圍繞服務于我市重點骨干企業,突出“符合政府要求,滿足企業需求,適應社會需要”的辦學理念,堅持“質量為本、育人為先、重點培養就業創業能力”的培訓方向,推行“市場化運作,低成本擴張,依靠政府支持,實現校企共建”的發展模式。 今后三年的發展目標是:借鑒全國先進經驗,瞄準全國一流水平,創新辦學理念,完善辦學機制。新校區建設按計劃高質量完成,實施“1155”發展計劃即實現學制教育10000人、短訓鑒定10000人、多元制辦學5000人、附屬企業產值5000萬元。
后對開展校企合作提幾點建議:
1、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激勵校企深度合作
要借助人社部整合政策資源優勢,加大企業職工培訓基金統籌使用及就業資金使用等工作力度,在技師學院、高級技校建立公共實訓基地,促進技工院校與企業共建公用培訓鑒定平臺。要大力推行就業準入制度,加大勞動執法力度,保護職業資格證書的權威性,治理用工環境。
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五位一體”教學平臺
要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技能形成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以校企深度合作為途徑,創新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構建由實驗實訓室、實訓基地、生產性教學工廠、校外實習基地和創新拓展工作室組成的“五位一體”實踐教學平臺,使教學條件、功能形成體系化。
3、建立校企共享“雙棲”專業教學團隊
學院內部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師資源,打破專業教研室格局,按照專業或專業群組建專兼結合教學團隊,加大企業兼職教師引進力度,逐步達到教師總量40%,組建“雙棲”專業教學團隊,開展專業課、實習課教學,頂崗實習指導、功能模塊化課程體系開發、新技術講座、教材編寫、產品研發、加工服務等綜合服務工作。
4、強化服務企業的功能,加大師資隊伍建設的投入力度,提高專業教師的業務、科研和技術服務水平。提高專業為企業提供利益的能力,幫助企業對員工進行職業技能輪訓與鑒定,接受企業委托的項目研究與開發,和企業一起策劃企業文化,形成互動體系,體現雙贏原則,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
邢臺技師學院起點低、起步晚,在好多方面要繼續向各位“老大哥”學校學習,也請各位對我們的發展給予關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