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考尚未進行,但為了保住當地優質生源不被外人“搶”走,泊頭市城區中學及農村中學初三畢業班的“尖子生”,被保送到了泊頭市第一中學。6月16日,近300名優秀初三學生已坐進高中教室里上起了高中課程,而不同意被保送的部分初三“尖子生”則受到了扣發中考準考證的“懲罰”。6月17日,幾十名被扣發準考證的“尖子生”家長致電本報非常憤怒地反映了這一情況,記者當天上午趕到泊頭對此事件進行調查。
■“尖子生”被扣發中考準考證
近300名優秀初三學生已坐進高中教室里。
6月17日上午,泊頭市城區一所中學一名初三“尖子生”的家長告訴記者,早在一個月前,老師就告訴她的孩子被保送到泊頭一中。據家長們了解,這所學校共有百余名“尖子生”被泊頭一中提前錄取。對此消息,有的學生家長感到非常高興,而學習成績更優秀的家長并不感到欣喜,這些孩子也不愿意到泊頭一中上學,因為按照歷次模擬考試的成績,他們可以進入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更好的周邊縣市高中、滄州市區高中以及衡水、石家莊等地的知名高中就讀。
這名家長告訴記者,學校幾天前向學生們發放了中考準考證,唯獨這些“尖子生”的準考證沒有發放。這些天來,家長們到處奔走疾呼,向泊頭市教育局、滄州市教育局等部門反映情況,希望能夠引起教育部門的重視,及時發放孩子的準考證,還孩子們參加中考的權利。6月16日,部分學生已經到泊頭一中報到入學,而她的孩子一直在焦慮忐忑中復習著功課。
■泊頭一中新高一300名學生已開課
17日14時許,記者來到泊頭市第一中學進行調查。學校門口左側一個房間的玻璃上張貼著“招生咨詢處”及聯系電話的不干膠,旁邊的大屏幕不間斷地滾動播放著學校名師介紹。招生咨詢處的工作人員還沒有上班,里面辦公桌上擺放著許多招生簡章和登記表,記者多次撥打咨詢電話,但一直無人接聽。
在校門口,記者以給孩子咨詢報名上學的學生家長身份,和泊頭一中一名老師攀談起來。這名老師告訴記者,6月16日,城區兩所中學及農村中學的部分“尖子生”已經坐進了新高一的教室上起了高中課程。目前,新高一共有近300名學生報到,被分成五個“尖子班”。按照招生計劃,新高一將招收20多個平行班,這五個“尖子班”的學生也并非是泊頭市中考成績頂尖的學生。其他普通班的招生工作正在接受報名,新學期才能開始正常的教學工作。
■初中校長稱剛從教育局取回準考證
17日15時許,記者就扣發“尖子生”準考證一事,采訪了泊頭市第三中學李維峰校長。李維峰稱,泊頭三中共有70名左右的初三“尖子生”被泊頭一中提前錄取,有的學生已經到一中報到學習,另一部分學生仍在三中復習。記者詢問起扣發“尖子生”準考證一事,李維峰忙解釋說,泊頭市教育局已經發放了這部分學生的準考證,學校老師當天上午剛剛領回,很快就能發放到學生們的手里。李維峰說,至于這70名學生是否都參加中考,學校尊重學生的意愿,一定不會剝奪孩子們參加中考的權利。
對于家長們所反映的“尖子生”集中到泊頭一中考場考試一事,李維峰稱確有此事,但這不是學校所能左右得了的,一切得聽從教育局有關領導的安排。
■教育局領導對此事件三問三不知
隨后,記者來到泊頭市教育局,工作人員稱主管招生的副局長及占純外出開會了。記者通過電話對及副局長進行了采訪,對于記者“為什么扣發‘尖子生’準考證?”、“泊頭市‘尖子生’為何采取集中考場考試?”、“泊頭市第一中學為什么中考尚未進行,就能夠提前錄取開課?”的三個提問,及副局長三個回答都是“不知道”,他同時希望記者能夠理解,因為他主管七八個科室,不可能每個科室具體的事情都清楚。
■跨地區招生惡性競爭引發生源大戰
6月18日,滄州市一位“老教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近幾年來,高中招生惡性競爭引發的“生源大戰”愈演愈烈。盡管省教育廳曾下發文件禁止跨地區招生,但滄州市的泊頭、東光、南皮等縣(市)卻飽嘗跨區域搶生源的苦果。目前教育發展還很不不均衡,一些縣(市)的教育質量與滄州、衡水、石家莊等市區重點高中還存在不小差距。這些重點高中到地方縣(市)通過各種手段“搶”優秀學生,縣(市)教育部門靠一些“小動作”來保生源已經變得司空見慣,而家長讓孩子到更好的學校接受教育,這也是人之常情。這種惡性循環只能促使學校之間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逼迫地方教育部門采取不合法規的行政手段保住優質生源。
這位“老教育”說,不論是“搶”生源還是“保”生源,在這背后實質上比拼的就是一個升學率。這個現象是教育評價制度造成的,因為當今社會評價一個學校好不好,一個地方的教育好不好,都是簡單地以高考升學率高低、考入名校人數的多少來衡量,“尖子生”成為稀缺資源,爭搶就在所難免了。
無奈的“掐尖”
一邊是學生家長希望孩子進入好學校就讀,渴盼早日拿到中考準考證的焦慮面容,一邊是教育機構負責人處心積慮為挽留住本地好苗子,不惜鋌而走險采用非常手段的無奈神態。在兩天的采訪過程中,記者的心情一直非常沉重。
曾幾何時,泊頭一中也有過無比輝煌的歷史,作為泊頭教育界的老大哥,每年新學期開學前這里一度人頭攢動門庭若市,當地學子都以能考入泊頭一中而引以為豪。周邊縣(市)、滄州市區、衡水以及石家莊等多所高中異軍突起,虎視眈眈地緊盯泊頭城鄉優質生源時,泊頭一中只能無奈地使出各種招數與之比拼。“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泊頭一中一名教師說,通過幾年的臥薪嘗膽,盡管尚未步入所謂的名校行列,但學校教學成績已初見成效,社會口碑也越來越好。
教育界有識之士坦言,高中教育本應均衡發展,這種均衡既要體現地區間的均衡,也要體現校內優質生與普通生的均衡。“掐尖”打破了這種均衡,讓有限的優質教育資源都集中給了所謂的優質生。高考指揮棒造就了現在社會、教育界“唯升學率獨尊”的價值觀。在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下,均衡教育、素質教育成了水中月、鏡中花。“掐尖事件”很難從根本杜絕,“你上有政策,我下有對策”。要想徹底扭轉這種局面,唯有從根子上著手。如果“入口決定出口”的學校評價制度改不了,這樣的事件只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