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皇中學負責人稱,外縣學校招生,宣稱免學費、發補助、考名校獎巨款等
■臨城中學相關負責人表示,違規跨區招生系個別教師的行為,學校將杜絕
■有人認為,學校癡迷于提高升學率的目標不變,“生源爭奪戰”很難消失
7月5日至8日,河北省石家莊市贊皇縣贊皇中學僅接到200多名學生的報名,中考成績在500分以上的僅有十余人。校長稱,近幾年,中考高分學生基本都被相鄰的邢臺市臨城中學挖走了。
臨城中學黨總支副書記仝孟辰表示,違規跨區招生系個別教師的行為,學校并不主張。
贊皇中學負責人稱,為保住生源不外流,該縣多個部門展開“保生源大戰”,但效果并不明顯。
■7月8日當天,贊皇中學僅招收到報名學生7人
生源之戰 中學招生宣稱考上清華、北大獎十萬元
贊皇中學負責人稱,今年7月份以來,該校陸續接到一些中考學生家長的電話,反映邢臺市臨城中學一些教師跑到家里游說,給出優惠政策讓學生前往臨城縣就讀高中。
贊皇與臨城兩縣交界。贊皇中學校長侯樹軍稱,2003年至今,每年中考后都有近百名高分學生流向臨城中學。2008年、2009年,贊皇縣中考成績前200名的學生,在贊皇中學就讀高中的寥寥無幾。今年,侯樹軍一邊派出教師走訪調查,一邊向贊皇縣教育局匯報。
贊皇中學教師在入戶走訪調查過程中,中考學生家長提供了一些蓋有臨城中學印章的《優惠就讀協議》。該協議分為二檔、三檔、四檔,學生在臨城中學就讀三年期間,免收學費、住宿費3300元;入學前,校方分別給予一次性補助5000元、3000元、1000元;若高三畢業考入清華、北大,學校獎勵學生本人十萬元(含入學時的一次性補助),考入人大、復旦、北大醫學部的,學校獎勵學生本人五萬元(含入學時的一次性補助)。另外,協議中還稱,學生因個人原因中途離校,必須退還學校給予的補助金。
贊皇方面派人到各校嚴防死守
7月5日、6日,中考生填報志愿。贊皇中學一邊向贊皇縣各初中派駐人員監督外縣人員前來招生,一邊向贊皇縣教育局匯報情況。侯樹軍稱,贊皇縣教育局普教科也派人到各初中學校進行監督。
侯樹軍說,有一天接到舉報,臨城中學一老師前往贊皇縣計生委與一位學生家長簽訂《優惠就讀協議書》。贊皇中學人員很快趕到現場制止,發現招生人員的車上有贊皇縣一些初中學校平時測評考試的成績單,上面有學生的家庭住址和電話聯系方式。學生名字后分別注明“已聯系、未聯系上、不讀、意向中”等字樣。
面對外縣學校到贊皇縣跨區招生,贊皇中學和贊皇縣教育局由于沒有權限處理,便請贊皇縣紀檢委、城管局協助工作。
侯樹軍解釋稱,城管制止外縣中學在贊皇縣城內亂張貼招生廣告,紀委接到舉報發現有人在贊皇縣城區招生便責令其停止。
秘密拍下外縣家長送考生照片
“這一切,也并沒能制止住生源外流現象。外縣中學原本明目張膽到贊皇縣招生,如今變成秘密招生。”侯樹軍說。
去年4月,侯樹軍得到消息稱,臨城中學在5月1日、2日組織外縣成績好的學生分批進行測試,于是便派人在臨城中學門外秘密拍下外縣家長送考生的車輛號碼以及大量考生和家長進入學校的照片。他將照片上交到相關部門,還沒得到回音。
在侯樹軍看來,生源外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創辦省級示范高中,原學校無論硬件和軟件均達不到要求的情況下,贊皇中學改遷擴建,無形中在管理上放松了管理;另一方面,贊皇縣系國家級貧困縣,在財政吃緊無投入的情況下建新學校,造成資金缺口,學校領導一邊四處“化緣”一邊向教師集資,造成教師集資后長時間無法償還,教師在工作中能動性削弱,教學質量相對下滑。這給其他學校挖生源造成了機會。
然而,外縣一些中學的招生資料中,不僅有贊皇學生的考生成績單,寧晉、巨鹿等地的也有。
臨城中學 跨區招生是教師的個人行為
據了解,臨城中學是河北省教育廳授予的“省級示范性高中”。
7月8日,臨城中學黨總支副書記仝孟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教師前往贊皇縣中考生家里招生系教師個人行為;教師招生資料被扣原因是,臨城中學確實給教師發放了招生宣傳資料,但由于學校當初沒具體告知教師宣傳的范圍,有些教師前去贊皇宣傳招生造成違規。
仝孟辰稱,前不久,該校一教師駕車到贊皇縣與學生家長簽訂《優惠就讀協議書》時,贊皇中學的人砸了車玻璃。
仝孟辰表示,學校接下來會通知招生人員招生的范圍,杜絕出現違規行為。
相關規定
河北省教育廳杜絕跨區招生
去年,河北省教育廳為落實冀教基(2008)33號《關于調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報名辦法有關問題通知》文件精神,杜絕中考跨區招生,河北省招生委員會、河北省教育廳聯合下發冀招委普(2010)43號文件要求:“從2011年,在公辦學校(含改制學校)就讀的應屆考生,其常住戶口與所在就讀學校不在同一設區市的,考生應到其常住戶口所在設區市所轄招生報名。考生確需在就讀所在設區市報名的,由常住戶口所在設區市學籍管理部門出具同意證明,方可報名。”按照該文件要求,中考時跨區就學的學生在高考時會面臨報名困難的情況,以此控制中考跨區招生。
早在2008年6月25日,河北省教育廳就組織全省200多所“省級示范性高中”校長簽定了《規范招生承諾書》,其中,公辦高中到外設區市招生成為承諾書中的首條禁令;還要求,除全省中考外不得另行組織招生考試;學校不得重金懸賞招生,如有違諾,校長負全責,并摘掉“省級示范性高中”牌子。
相關觀點 升學率左右著“生源爭奪戰”
侯樹軍認為,中考跨區招生嚴重影響教育資源均衡,長此以往勢必造成惡性循環。各縣第一中學無論是硬件建設、軟件建設還是教師素質,都沒有太大的差別,各縣一中大都有幾十年的文化底蘊,教學水平雖有差別,但卻不是天壤之別。高考上線多的學校,多是因為中考時招的優秀學生多。
有關人士認為,學校搶生源,本質就是為了提高學校的升學率,打造“名校”,從而吸引更多的學生。“名校”總是會吸引附近更多的優秀的學生,從而使生源質量更不均衡。因此,學校癡迷于提高升學率的目標不變,“生源爭奪戰”很難消失。
結束生源暗戰需教育資源均衡
近幾年,每到中考時節,各中學招生的招數可謂五花八門。學校為了招收好學生,向優秀學生承諾獎勵、減免學費等,學校收入減少,本來中學經費就不寬裕,雪上加霜。學生到外地求學,增加了家庭支出,也為將來高考造成了麻煩。生源爭奪,引出一系列麻煩。
要杜絕中考跨區招生,光靠嚴防死守是不夠的。教育資源不均衡,學生更容易被“牛”學校挖走,只有提高各地區學校的綜合教學實力,學生才不會挑剔學校。正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才能春滿花園。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只有素質教育深入人心、應試教育不再如此強勢,學生不再相信一考定終生,學校之間為了提高升學率的挖生源行動才會失去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