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人事部原副部長、中國人才研究會會長、全國博士后管委主任徐頌陶 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一起,構成了我國教育的完整體系,如同一輛車子的兩個輪子,一個人的兩條腿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他們只有分工教育部門任務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的組成部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應該有一個合理的比例和分配!
在發達國家,職業教育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比如,德國的職業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就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們從小學升到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大學的人數占25%,而從小學升到綜合初中各類職業高中、技術學院、高等學院的人占到了75%,職業教育已經成為德國提高國際競爭力的秘密武器。美國也同樣如此,它不僅有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也有大量高質量職業技術學院和社區大學。美國這么發達的國家,全國3688所學校當中,60%是職業學校和社區的學院,普通大學只占40%,其中研究性大學只占3%,而我國僅是有博士學位授予的院校和科研院所就遠遠超過了美國。但我們的高等職業院校無論從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與美國相差很遠。美國的教育界,老百姓都認為好的職業技術學院同研究性的大學同樣重要,同樣受到尊重。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與科學的、現代化的國民教育思想,還有一定差距,長期以來,“學而優則仕”“官本位”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這種思想反映到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上,一直認為職業教育是低層次、低人一等的教育。中國少年研究中心近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的青少年不愿意上職業學院,其中有57.4%的中小學學生,希望能讀到博士,54.9%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夠獲得博士學位,上技術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大多數是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學的學生,而發達國家,學生往往根據個人的愛好、興趣來報考各類學校,因此有很多優秀的學生,也報考了職業技術學院。在兩類學生數量上,我們也與發達國家正好相反,他們60%的學生選擇上職業學院,我們大部分是上普通學校。 反映在教育經費的安排上,我國職業教育經費在不斷下降。據統計,九五期間,國家財政給職業教育的經費占教育總經費的比例從11.53%下降到了8.42%,財政預算內,職業教育經費占教育總經費的比重也從52.92%下降到43.12%,國家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在下降,十五期間,這種情況變化也不大,這種局面直到今年才得到真正的扭轉。從教學途徑上,學生把職業學校當做深入普通大學的跳板,職業教育成了升學的教育,看起來職業學校辦了不少,招生不少,真正從事技能工作的卻不多。出現了職業教育的泡沫化現象。我曾經對一些職業學校做過調查,他們的教材都是普通大學的教材,技術學院的畢業生拿到大專文憑以后,又繼續上了大學,當前職業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一個瓶頸,成為我國制造業和第三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成為進一步擴大就業的瓶頸,成為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瓶頸,成為我們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瓶頸?傊痪湓,職業教育發展不足,造成教育失衡甚至教育的不公平,出現了人才隊伍建設當中,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嚴重不均衡,不協調的現象。目前的職業教育,已經成為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當中的一個薄弱環節。據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統計,到2005年,全國共有高級工技能的高等級技能人才835.5萬人,勞動技能等級偏低,初級工占43%,高級工僅占17%,技師和高級技師只有10%,而發達國家的產業工人基本上都是技術工人,高級工占35%,中級工占一半,初級工只有15%,我國的高級技能人才,不僅與國際上比有較大的差距,同我國企業的實際需要也有很大的差距。據中國就業指導培訓中心的數據顯示,我國企業對技師和高級技師實際需求是14%,供求相比相差10個百分點,這些數字都說明,我國技能型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嚴重匱乏,這是我們人才隊伍建設中的一個薄弱環節,無論是從當前落實“十一五”規劃和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實際需要看,還是從國際的比較看,技術技能型的人才培養,已經成為我們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化服務業的關鍵。黨中央國務院已經把加強高技能人才建設寫進了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中,在2003年,由勞動部起草,中央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訓的意見,根據胡錦濤總書記指示,編寫的十一五人才規劃的建設當中,也對高技能人才建設的目標任務提出了具體要求,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在編寫的過程當中,中央領導一再強調,要把高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設作為人才隊伍建設當中的一項重要任務,這是關系到我們今后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發展的一個重大的問題。 培養高技能人才,教育是基礎,職業教育是關鍵,可以說,職業教育是高技能人才成長的搖籃,縱觀各國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德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它們的發展都離不開大批技術精干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是科技成果物化的主力軍,科技方面要轉化為產品,離不開技能人才的勞動,科技專家的發明是極端重要的創造,同樣高技能人才把發明圖紙變成產品,也是一種創造,兩者都是我們國家需要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離不開的人才。我們國家之所以成為制造大國而不是制造業的強國,一方面缺乏高端的發明家、設計師,另一方面也嚴重缺乏技術精干的具有創造性勞動的高級技能人才。我們技術隊伍不少,但是缺乏這兩端的人才,現在對高端人才大家都比較重視,但對另一端高技能人才重視還不夠,從某種意義上說,輕視勞動創造,輕視高技能人才是輕視職業教育的思想根源。發展職業教育,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必須從思想認識上,教育結構的配置上,具體的政策措施上,給予真正的解決。首先要認識到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大學本科教育一樣,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絕不能厚此薄彼。要把職業教育放在恰當的地位,加大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當中的比重。制定法律法規,確定職業教育在人才開發當中的重要地位,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營造尊重職業教育,尊重技能性人才的社會氛圍,不拘一格用人才,把優秀的高技能人才提拔到管理崗位,領導崗位上來。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國家財政要逐步增加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企業、農村、基層單位都要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加大人力資源開發的投資,完善培訓思路。改革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堅持就業導向,服務宗旨,鼓勵技能成才,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實現職業教育院校與企業相結合,理論教育要做到實用,扎實,業務教育要重在提高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不斷的解決完善職業資格思路,使職業教育畢業院校畢業生,擁有一定的職業資格,我們相信通過各方面的努力,通過五年、十年的奮斗,我們的職業教育一定會煥發出無窮活力,培養出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做出重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