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全國范圍內日益增長的就業人群,尤其是源源不斷的高校畢業生人群,不僅加大了整個社會的就業壓力,并且對中國整體就業環境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
為了解目前中國大變革過程中就業市場的供需狀況、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以及來自勞資雙方的滿意度水平,某網聯聯手數字一百市場咨詢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了《2008中國十行業就業指數》專項調查。利用行業先領的網上調查系統,對1074名應屆畢業生、1605名公司員工和436名企業人力資源經理,從畢業生就業狀況、員工從業環境和企業用工感受等三個環節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洞察。以期為政府決策、企業用工、人才就業提供有效的決策依據。
應屆生部分:
求職:建筑行業就業率高
求職是大學生就業征途的第一步。根據教育部的統計,2008年全國共有559萬應屆高校畢業生走上就業之路,比去年提升64萬,再加上往年畢業但尚未成功就業的人群,給原本嚴峻的就業市場帶來了更大的壓力。我們通過8月份在招聘會現場的調查顯示,在調查取樣的一千多名2008屆畢業生中,78.2%的人還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除了繼續深造的,僅有12.1%的學生成功就業,也就是說截止到8月底,目前仍在找工作的2008屆畢業生中,有近八成是仍沒有工作的,只有一成左右是對目前工作不滿意想跳槽。無論是政府的宏觀預測,還是調查中的實際數據都顯示,2008年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調查中,通過對不同行業的對比,發現建筑行業的就業率為所有行業高,是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這也說明當前的房地產行業的市場短暫低迷并未給整個行業的人才需求造成影響。接下來就業率較高的行業依次為化工、IT、醫藥,分別占到25%、23.4%和20%.而調查顯示傳媒行業的就業率為7.5%、機械行業的僅為3.4%.可見行業不同對就業的影響確實非常大,也許這一點可以為考生選擇專業提供些借鑒,然而是不是熱門的專業就業率就一定很高呢?在后面的章節中對此有所闡述。
“缺乏工作經驗”成為應屆畢業生就業的瓶頸由于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面臨很大的成本壓力,它們中的大多數不愿意對應屆生進行工作技能的培訓,而希望可以找到能夠馬上進入臨戰狀態的行業資深人士。所以,在就業過程中,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面臨著很大挑戰。58.6%的被訪者提到,現在的企業都不接受沒有工作經驗的員工。
因“職位偏低”而影響就業的為8.5%,所占比例小,說明高校畢業生“眼高手低”的現象較前些年已明顯改觀;另一方面,因用人單位性別歧視導致未成功就業的占到9.4%,因“薪酬偏低”而影響就業的占15.9%,這兩點在以往調查中是比較突出的問題,而本次結果顯示,兩種現象都不同程度有所降低。
針對應屆畢業生缺乏工作經驗的現狀,國家相關部門推出一系列措施來推動高校畢業生技能培訓和就業見習,提升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通過我們的調查也發現,接近一半的畢業生在不同的企業中實習過。但是很明顯,短期的實習經歷并不足以使企業信服。
名校光環在逐漸減弱
通過對成功就業被訪者的調查,我們發現48.9%的人,成功秘籍是不斷面試,積累面試經驗、以量取勝;其次還有21.6%的被訪者是因所學專業搶手而成功;而名牌效應和關系效應的作用所占比例較低,分別為8.0%和11.4%,并且較之以往有明顯降低。
這些總體反映了企業對人才的定位,已經從單純追求名氣,或是注重關系、人際利益而逐漸轉化到重視個人能力的務實層面。
應屆生薪酬心理預期大幅下降
面對日益加劇的就業壓力,被訪者群體的普遍薪酬要求趨于現實。超過80%的應屆畢業生的期望薪酬在2000元以下,期望工資水平超過3500元的被訪者僅占3.6%.這種較低的心理預期,真實地反應了就業市場的現狀。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應屆生務實的心理與行為轉變。
對于就業空間的期望,超過一半的被訪者不再關注企業的性質,自身在企業中的發展空間成為他們關注的問題。無論是外資企業、國有企業、或是民營企業,只要有發展空間,36.3%的人就會進行嘗試。民營企業和私人企業依然不是畢業生們選擇的重點。令人驚奇的是,以往很熱門的事業單位,僅僅成為5.5%被訪者的選擇。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事業單位的按部就班、慢條斯理的辦事方式,很難與80后一代追求激情和奮斗的性格相吻合。
IT、教培和金融等行業成為就業熱門
調查顯示,目前的求職熱門行業仍然集中在傳統的IT、金融行業。令人關注的是教育行業成為第二大就業熱門行業,反映了新形勢下教師相對穩定的工作環境和日益提高的待遇,對應屆畢業生的吸引力逐漸提高。
然而與我們前一調查項目中顯示的結果相比較,就業率為3.4%、位居十行業中末位的“機械”行業,卻在就業熱門排行榜中名列第四;而就業率名列榜首的建筑行業,似乎并不太引起就業者的熱情,排名直落到第七。這樣的對比是否能夠成為一個悖論?哪些地方該引起人們的注意?有什么可以借鑒的嗎?應該是所有職場人以及研究者值得關注的問題。
不同專業畢業生對薪酬的期望差異明顯
調查結果反映出不同行業的畢業生對薪酬的期望也有明顯的差異。從平均水平上看,建筑、醫藥、服裝和IT行業的起薪要求明顯高于其它行業。畢業生比較關注的教育行業,期望薪酬并不高,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們選擇教育行業的初衷,并不是從薪酬出發,而是從穩定性出發的。
值得關注的是,建筑行業的表現十分特殊,它是就業率和行業期望薪酬高的行業,但是選擇這個行業的畢業生比例很低。這說明在就業過程中,如果能冷靜分析市場行情,選擇一些非熱點但是發展潛力大的行業,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80%職場人期盼得到就業指導被訪者中有80%的人表示需要各種形式的就業指導,以便在以后的求職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有20%不愿接受就業指導的應屆生,據我們現場了解,發現原因大多集中在“浪費時間”,或是“就業指導起不了多大作用”。
由此,我們可以預計,應屆生就業市場呼喚專業而有效的就業指導,而這種強烈的市場需求,必將成為人力資源專業機構的下一個機遇。成功把握機會的企業或機構,不僅可以獲得商業利益,而且可以為大變革時代的中國盡到一份社會責任。
職場部分:
洶涌的應屆畢業生就業大軍,經過各種磨練,終于進入企業工作。在職場磨礪幾年以后,他們的感受又如何呢?
工作狀態和激情下降 薪酬為首要不滿因素
我們對影響員工滿意度的十大因素進行了滿意程度調查,根據調查結果,近一半的被訪者對自己當前工作狀態和薪酬情況評價為“一般”。僅30%的被訪者對當前工作現狀比較滿意或非常滿意,如果進一步問道它們的薪酬情況,只有12%左右的被訪者表示比較滿意或非常滿意。無論從客觀的工資水平,還是主觀的心理狀態,職場人士的總體感覺職業生涯現狀一般化,工作激情不夠。
69.6%被訪者的第一位不滿是薪酬體系。雖然在剛剛進入職場的時候,由于競爭力不夠的原因,位置的重要性強于薪酬的重要性,但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大家還是關心經濟基礎。被訪者關心的第二位是個人發展機會,但是好的個人發展機會,隨之帶來了薪酬的提升,其實還是落到了關心的經濟利益。
性別不同影響著職業發展
由于男女思維方式和個性的差異,在職場中的表現也呈現出不同。調查發現,女性擅長溝通、情緒波動大;男性升職快、事業心強。對于傳統認為的男性抗壓能力較強的觀點,本次被訪者普遍認為,當前職場男女在抗壓力方面基本上不相上下了。
由于性別和性格等方面的優勢,大部分企業的管理者都是男性。調查顯示,有72.2%被訪者的直接領導人是男性。
職場人看中其領導素質領導人的能力高低直接影響到其下屬的職業發展,所以職場員工對領導人的各種素質和能力是十分看重的。調查中發現,目前企業領導人普遍在敬業、自信和務實方面比較擅長,但是在人才培養、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方面表現較差。然而后者其實是建立可持續發展企業的關鍵要素,所以當前中國企業領導人應該在這些方面做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