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找工作考哪些"校外證"?
近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了即將向社會發布的第十批10個新職業名單。自2004年8月建立新職業發布制度以來,該部已發布了九批共96種新職業。
隨著新職業的不斷涌現及勞動者上崗“學業證書+資格證書”并重制度的逐步推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資格證書培訓和考取的隊伍。
但在“考證熱”的背后,由于利益驅動、多方博弈,目前一些資格認證已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黑洞”,亂象頻出。
“證出多門”令公眾無所適從
在南京一家私企當文秘的錢晶,近琢磨著想換工作,她打算先報考一個物流師證書?墒堑綀罂嫉攸c一咨詢,不僅有中國的,還有英國、美國等國家的;不僅有物流師職業,還有物流職業經理人、物流管理經理職業等認證。五花八門的證書種類讓錢晶大呼“不知報哪個好”。
據了解,由于發證機構不同,我國存在的物流職業證書不下十幾種。目前流行的認證包括: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物流師證書,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與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頒發的物流師證書,國資委商業技能鑒定與飲食服務發展中心頒發的國際物流師證書等。此外,還有英國皇家物流職業認證等所謂“國際認證”及地方性認證。不同培訓項目的收費也有很大差別。
事實上,“資格證書過濫”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今年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農工黨中央副主席王寧生遞交的議案即認為,造成“證書太濫”的原因是目前我國培訓認證的管理部門眾多,大致有人事部門、勞動部門和行業協會三類。
“各部門、機構推出的認證種類繁多,認證交叉重復,使得證書的權威性難以判斷!蓖鯇幧f,以計算機應用技能的認證為例,就有教育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人事部、信息產業部及協會、商業機構等組織的十余類數十種,考試費用從數百元至數千元不等。
此外,同一職業(工種)重復考核認證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在西安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了十多年的余濤,花了幾年工夫,好不容易才考取了造價工程師和監理工程師兩個證書!拔覀冞@一行的證書特別多,有設計工程師、制造工程師、監理工程師、質量工程師等!庇酀f。
“但考試的內容很多都是重復的,實際操作中根本沒有分得那么具體。具備了設計或建造資格的技術人員,完全有能力從事監理、咨詢和質量管理等工作。”余濤告訴筆者,“有關部門設立了這么多資格證,可沒證就不能在這個行業里混,沒辦法,只能挨個兒考。”
IBM大中華區職業教育部高級經理屈中華告訴筆者,在IT業,公司招聘時并不特別看重應聘者所持有的資格證書,而主要看重大學文憑和外語能力等個人綜合素質。
“因為持有資格證書并不代表具備了相應的實際技能,現在各種認證太多了,好多都做得不到位;ㄈ灏僭獙W個一兩門課,就拿到一個證書,其實根本說明不了什么,很多培訓機構是在誤導學生。”屈中華說。
證書背后的收費鏈條
為何眾多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都如此熱衷于職業認證?“所有證書的背后都牽扯著一個多環節的收費鏈!”王寧生一語道破。
王寧生說,按專家估算,當前我國每年考評各類證書的經濟總額超過3000億元。例如外語考試,全國在校大學生1600萬,加上社會人員,估計報考人數不低于3000萬,以每人購買學習資料等各項費用1000元計,整個費用不低于300億元。全國計算機考評培訓人數2004年高達3000萬人,各項費用也有幾億元。
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協會負責人告訴筆者,現在許多行業協會辦資格認證和培訓,就是為了賺錢。“新設一項資格認證,就意味著產生教材、培訓、考試、證書等一系列的需求,經濟回報非常豐厚。”
據了解,一些部門或協會甚至規定,要考取某項資格證書,如不購買他們的教材,不接受他們的培訓,就沒資格參加考試。而如果購買了教材,接受了培訓,就很容易通過考試。
此外,為了收取報名費、資料費和培訓費,一些獲得代理培訓資格的機構還隨意降低考生報考條件。
中國人民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在讀碩士生韓青(化名),到一家培訓機構報名參加了人力資源管理師資格證書的考前輔導,本打算報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可工作人員一個勁兒地勸他報人力資源管理師。韓青說:“工作人員很坦率,她說一方面報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培訓機構賺不到錢;另一方面是為我考慮,直接報人力資源管理師,考出來以后就省事了!
而根據該證的頒發機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職業標準》,若要參加人力資源管理師資格鑒定,具有本科學歷的,報考時必須具有6年本職業工作經驗證明,或者已經取得了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證書。
韓青告訴筆者,培訓班對報考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的收費是850元,人力資源管理師是2300元!肮ぷ魅藛T說這錢包括了報名費、培訓費、教材費、鑒定考核費、論文答辯費、證書費等費用!
全國政協委員王翔認為,由于受部門利益驅動,一些主辦單位從中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使一些考試已形成巨大的利益“黑洞”。
某些部屬事業單位靠培訓發證生存
2005年,因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機關服務中心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在培訓和考試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不滿,北京市旅游人才服務中心導游張蘇浩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對于下屬部門監管不力”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告上法庭,一審二審均敗訴。
2002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新推出七項資格準入考試。因對其中的心理咨詢師很感興趣,張蘇浩四處尋找培訓學校。
終,張蘇浩選擇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機關服務中心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該校是北京市西城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于1999年8月審批的社會力量辦學機構。
“當時培訓學校的招生簡章上寫得特別好,說它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下屬專門從事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是國家心理咨詢師首批試點培訓鑒定機構。我就是沖著這點官方背景,才報名的!
自2003年年初,張蘇浩開始參加培訓學校舉辦的心理咨詢師首批試點班培訓,利用業余時間(晚上和周末)上課。在培訓過程中,張蘇浩和同學們發現,師資與承諾師資并不完全相符!坝械膶<腋鞯刳s場實在太累了,事先定好了要來給我們上課都上不了,只好臨時讓別的老師替課。替他上課的老師告訴我們,他事先連教材都沒看過!
學校收費也讓張蘇浩和同學們難以接受!敖Y束課程時,學校要求我們必須把事先沒有說要交的1600元實習費交上,才能參加2003年11月9日的資格考試,否則就不給準考證。”張蘇浩說,包括50元報名費、4880元學費、680元資格鑒定費、380元職業培訓合格證考試費和1600元見習費,每個學員一共被收取費用7590元。
“大家不滿意的是,考試方案一直在變,一會兒是這個,一會兒又變成那個了,特別隨意。”張蘇浩回憶,后進行資格考試的時候,在考試時間和考核方式上與學校原先講過的完全不一樣,全班70多個人只有20多個過關。
張蘇浩告訴筆者,目前心理咨詢師首批試點班出來的學員真正在做心理咨詢的只有兩三個人!巴ㄟ^培訓,可以說具有了一些心理咨詢的知識,但我覺得還遠遠達不到執業的程度。”
“我不理解的是,為什么掛著政府部門牌子的學校運作得如此不規范?為什么應體現社會公益性的技能鑒定還收取如此高昂的考試費用?”張蘇浩說。
“心理咨詢領域社會需求很大,有利可圖,所以好多系統都想做。”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建新告訴筆者,“這種現象在其他領域也普遍存在。很多機構辦培訓班時打著各部委的旗號,而這些機構本身就是部委外圍的組織,比如下屬事業單位。這些機構與部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許多社會團體性質的行業協會背后,也往往有著官方的影子。”
據調查,在很多資格認證的運作中,政府部門或相關機構通常負責制定資格認證的相關政策,技能鑒定標準的擬定、資格證書的開發和職業培訓的開展等具體實施工作,往往由部門的直屬單位如“技能鑒定中心”開展。這些直屬事業單位又各自辦了許多職業技能培訓學校,作為社會力量辦學機構進入市場,開展所謂的“定點培訓”。
有關專家指出,這些帶有“官方”背景的二級事業單位,依靠發證機關的行政權力,靠培訓發證生存,不管培訓質量好壞都“旱澇保收”,形成壟斷,已對公共利益造成了極大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