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配照片的微博迅速傳播。一名穿紅色校服的女孩子,走在一群“藍校服”中間,紅校服上印著“包24中優秀生”、“翔銳房地產”兩行字,惹人注目。
媒體很快證實,包頭24中確實給考試成績前50名的學生,發放了特殊的紅校服,目的是樹立榜樣。校服由當地一家地產企業贊助。
紛至沓來的指責、拍磚,大約可濃縮為一句話:集媚權、媚錢、奴性、斯文掃地為一身!很多人將優秀生的“紅校服”與差生佩戴的“綠領巾”相提并論,批評其為教育墮落的另一例證。公眾關注之下,校方表示,將停止此做法。
紅校服的刺目,更多不在其“顯著”地將學生分出優秀與平庸,而在于“翔銳房地產”的“侵入”。身著校服的孩子們,分明是給地產商作活的流動廣告。盡管校方尚未直接回應,但若無利益糾葛,學生們不會平白無故地穿“廣告服”。不管是“樹榜樣”還是當“道具”,恐怕都遠非孩子們的個人選擇,“被迫”之下,更存在教育方式、方法,以及價值導向等問題。
商業對教育的影響已經無孔不入。通常,我們寄望崇高的教育能和充滿銅臭味的金錢撇清關系。而當后者侵蝕前者之時,總會讓人義憤填膺。實際上,教育不僅需要錢的支持,并且,如何面對物質利益,恰恰是教育的內容之一。當教育者以“樹榜樣”的名義,讓孩子們穿上地產商的紅校服,會給他們怎樣的心理暗示?即便他們是捐資助學的受益者,捐助的回報,是不是非得如此直接、迅速、明確?
我很想知道那些穿著紅校服、戴著綠領巾的孩子們的想法,或許,他們只把它當作一個指令、一項要求來看待,大約不會以學校曾經教給他們的“公民意識”來抗議。“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多半已在理想與現實的對立中被淡忘。
這恰恰是教育的大弊。優劣的區分,僅在成績的好壞;獨立的人格,僅是課本上的篇目;恢宏的愿景,很難和實際對接……沒有人會去教學生功利、虛假、諂媚,可隨處可見的急功近利、口是心非、錢權勾結,足以將課堂上所宣講的理想、大義擊得粉碎。
傳道、授業、解惑。如果以此衡量我們當下的師者,稱職者幾何?抑或,他們也在痛苦。要在種種利益紐結中,在迫于無奈的妥協中,保持師道尊嚴,不是易事。
常有人說,不是教育病了,而是社會病了。確實,教育中所出現的積弊與問題,都能從社會中找到緣由。此時,要求受“脅迫”的教育者獨善其身,似乎強人所難。而當所有人都將責任推給“大環境”之時,問題永遠不會有破解之道。
不是社會改造教育,而是教育改造社會。或許并不需要多么高蹈的理念,只是回歸育人的本質與為人師表的擔當。
不需要再重申功利教育對孩子們的影響,也都知道他們今天的“學”與“知”,決定著明天社會的形態與價值取向。紅校服、綠領巾之類的怪態要完全消失,尚需時日,教育的徹底變革亦需智慧與韌性,然突破困境者,當是我們的師者。
相關報道
西安“綠領巾事件”的風波散去,今日有報道稱,內蒙古包頭二十四中向部分學生發放一款與眾不同的紅色校服,背面印有“包24中優秀生,翔銳房地產”字樣。此事一經報道,立刻引發了網友的高度關注。
今早,人民網記者采訪了包頭市24中王校長,他說,現在發放的印有房地產公司字樣的紅色校服已經全部收回,包頭市和東河區教育局已經就此情況對全市、全區進行了通報,并對學校進行了批評。
對于發放紅色校服的初衷,王校長對人民網記者說,每年在教師節的時候,學校都會對優秀教師和學生予以獎勵,或頒發證書,或發放一些學習用品。每年當地會有一些公司對學校贊助,捐資助學,激勵學生進步。今年翔銳房地產公司對學校進行了贊助,學校就把教師節的獎品提高一個檔次,給予老師的獎勵是生活用品,給予學生的則是運動服。
王校長說,贊助公司拿來運動衣就發給學生了,學校也并沒有想那么多,現在看來也覺得不妥,從中吸取了很多教訓,在以后的學校發展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考慮周到,杜絕此類事件再發生。
目前,教育局已對此事作出處理,要求包頭二十四中從10月26日起,停止學生穿紅校服的做法,并在一周內收回發放的全部紅校服;學校要通過召開家長會、打電話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及家長說明情況,挽回因此事造成的不良影響;責成該校領導班子作出深刻檢查,要求舉一反三,杜絕此類事情再次發生。王校長說,學校已經開始準備家長會了,計劃下周一二召開進行情況說明。
對于以后將采用何種方式給予優秀學生獎勵,王校長說,以后可能還是發獎狀或者學習用品。(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