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一些理論工作者提出中職要舉辦更多的涉農專業,要培養面向農村經濟的新型農業勞動者,總體思路是在現有辦學模式下縣域中等職業教育由“工”向“農”調整。這樣的建議似乎體現了面向農村的精神,但對職教辦學者來說,讓農村青少年在農業收益比較低的現實下選擇接受“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好說不好做,建議也就只能是“建議”。
農民具有接受職業教育的現實或者潛在愿望,要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核心是職業教育要面向農民,認清這一問題(不僅僅是政策)的實質,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抓手。
農村職業教育要樹立將農民作為培養對象的大思路
2008年我國中職教育入學率首次與普通高中持平,與歡呼聲同時出現的是更多的憂慮:這樣的可觀規模能否持續?
盡管農村職業教育的內涵多種多樣,但在實際應用時人們更愿意使用一個相近的稱謂——縣域中等職業教育,兩者的內涵幾近重合。顧名思義,這樣的職業教育雖然身處農村(我國的農村職校絕大多數設在縣城,真正設在農村的極少,所以這里將縣城也作為城市—農村兩元中的農村),但整個辦學體系都秉承著工業化的宗旨,從專業設置、課程內容到教學方式、實驗實訓基地,都圍繞現代化大生產對勞動者的技能需要展開,學校根據企業需要辦學,學生也是為進入工業體系、融入城市接受教育。在這樣的框架下,就讀農村職業教育的主要是農村青少年,他們的主體是農民子女,他們的愿望是離開農村、進入城市。我們怎么能指望他們心甘情愿地選擇接受涉農專業的教育,畢業后回到農村(這樣的要求從教育公平的角度都值得商榷)?
顯然,農村職業教育需要有大思路——推倒“圍墻”,將農民作為教育對象。著名職教專家福斯特認為,農業教育應立足農民,學生是農村職業教育中不穩定的對象,強制性的職教,終導致職教學生選擇與農業無關的職業,他的理由是“如果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其求學目的是為了離開鄉村的話,那么任何學校中的農業課程對他來說是毫無意義的”。農村職業教育的對象要不斷擴展,農村職業教育的對象主體終要落實在農民教育層面上。
學技術、找技校,河北技校網竭誠為您服務:http://www.latinshirle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