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10年,是國家對職業教育投入多的10年,也是職業教育發展好快的10年。我們大家見證10年來職業教育波瀾壯闊的發展史。
湖北職院是全國早的14所高職院校之一。當時職業院校是新生事物,由于不包分配、不發教育部印制的畢業證內芯、不發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派遣報到證等,人們對職業院校的認識與普通高校相比“冰火兩重天”,職院招生門可羅雀,學校留不住人才,經常“孔雀東南飛”。
黨的十六大以后,國家重視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出臺了很多政策,高職教育迎來了改革發展的春天。發展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是基礎。但在合并辦學之初,湖北職院實習實訓條件極其簡陋,機電工程系只有幾臺舊機床,兩臺破120汽車,一臺手扶拖拉機,實訓工廠面積不過四五百平方米。當時教師很少上實習實訓課,只能靠一支粉筆、一張黑板、一本教材,“在黑板上開車,在口頭上實訓”。2006年,湖北職院被列入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立項建設,機電工程學院數控技術專業和汽車維修專業成為央財支持的重點專業,新增投資2000多萬元。湖北職院加強校地、校企合作,實現了“教學生產一體化,就業創業本土化”。
在2012年天津職業技能大賽上,湖北職院護理學院派出的參賽隊伍榮獲“護理技能”兩項一等獎和一項二等獎。而在辦學之初,護理學院幾乎無規范的教材、無好的師資、無科學成熟的人才培養方案。后來,湖北職院被確定為國家護理緊缺人才培養基地,護理學院實現了轉變和躍升。
國家財政扶持也為職業教育注入生機。受惠于此項政策,國家下撥到湖北職院的學生資助經費從以前每年約60萬元大幅提升到每年2000萬元,使一批貧寒子弟不僅上得起學,而且成才立業。來自鄂西山區的湖北職院2006級學生譚之平,家庭極度貧困,國家資助政策的春風讓她從一個打工妹成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并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其實,湖北職院的發展只是全國1200多所高職院校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回望10年,職業教育行走在“春天里”。展望未來,我們滿懷信心,將為構建“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