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換了主編,我想換工作”
——周小姐 周報編輯
新年給周小姐打電話時,她的言語中透著無奈,“我又要換工作了。”去哪兒?“還不知道呢”。原來年前周小姐所在的周報投資方老板突然撤換主編,傳聞是因為用人成本
過高,原先主編的月薪是二萬元。周小姐憂心忡忡地描述,“我看好這家周報,主要是因為主編很有想法,現在周報才剛上了軌道,公司明擺了就是過河拆橋的做法。”
雖說主編換人之后編輯部其他人員并沒有直接的變化,不過周小姐覺得,還是早作打算為妙,“聽說,投資老板一直抱怨‘燒錢’太快,揚言,跑新聞的用實習生就可以了,娛樂新聞靠網絡資源,生活時尚‘外包’給廣告公司。要真是這樣,以后記者編輯的日子肯定也不會好過的。”
想去哪里?問到這個實際的問題,周小姐倒不擔心,“我是拼版熟手,找編輯方面的工作吧,只是要碰到有想法的老板不太容易。”
“轉做實業,新年要有新開始”
——王小姐 企業HR管理咨詢師
吳小姐畢業之后一直在咨詢公司工作,在業內也算是小有名氣了,不過新年過后,她卻準備離開咨詢界,到一家新加坡公司去從事人力資源實務管理工作,“終于下定決心,到企業里去鍛煉一下。”
吳小姐介紹,新加盟的公司是一家大型制造業公司,內部員工要上萬人,2005年還將有較大的招聘動作,對于HR人員來說,是很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以前做的都是幫別人診斷、咨詢,總是隔了那么一層,很多問題還是要經過親身實踐之后才有真切的體會的;況且,實業經驗對于我以后在企業咨詢這條路上的發展,也是一種很重要的積累”。
當然,她笑著說,新工作讓她的薪水也漲了30%,也算是跳一跳高一高了。
“得把‘她’接到上海來落戶”
——胡先生 移動通訊公司職員
去年畢業的胡先生說起2005年的打算,想法也是有的,“我得把‘她’接到上海來”。他的女朋友現在還在外地當老師,畢業時,他倆就想好,胡先生先到上海來發展,穩定下來之后,再把女朋友的工作調到上海。
胡先生覺得有點焦慮,聽說上海市近發布消息,教師職位求職人數遠遠大于需求數量,“我女朋友挺喜歡做老師的,找別的工作也不是不好,只是有點可惜了。”聽說很多本科學歷都不愿意當幼兒教師,說不定這里有求職機會。“我覺得她當幼兒園老師挺合適的呢。”
雖然很想兩人早點在一起,胡先生表示,得先幫女朋友找到個合適的工作,才能讓她過來,畢竟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事業。
“和05年應屆生先競爭一下”
——小趙 浙江大學碩士研究生
對于找工作這碼事,小趙心有點急。她要到2006年初才畢業,可年前就已經參加了若干場校園招聘,還在幾場筆試中考過第一名,“現在應屆生找工作的行情真是不好呀,提前一年先找起來,實習加兼職,也給自己多點選擇機會。”
不過她目標很明確,“我想到外資大公司做公關策劃。”其實研究生期間,她一直在杭州一家民營企業做兼職,忙碌程度不亞于職場人士,“我不想再到民營企業做了,老板實在是太摳門了,制度說變就變真是讓人受不了。”小趙告訴記者,這次她沒跑人才市場,只是把自己簡歷轉托給獵頭幫忙,“人才市場的職位要的比較急,而我還沒有畢業,用人單位肯定是會有顧慮的,只有熟悉我情況的人才能幫我介紹工作”。小趙考慮的事情總是很實際,比如,她沒有找工作的消息告訴單位,辛苦了一年,得先拿到年終獎。
“春天繼續在上海找工作”
——萬江 武漢大學碩士研究生
萬江去年為了找工作往往復復地到上海跑了好幾趟,但經過兩個多月,他仍然在等待中。他說,2004年底找工作的進展并不是特別順利,原來基本已經有意向的一家律師事務所,領導后臨時變了卦,“還是希望招用有經驗的”。
已經在上海工作的女友建議小萬也考慮一下上海一些企業的法務職位,這樣選擇面可以更大一些,可是小萬有自己的考慮,“還是希望先進律師事務所或是法院系統,把律師證先落實下來,這樣,以后的機會面會更大一些。”
小萬現在手上有兩家律師事務所offer,還沒有確定意向,他參加了上海公務員的考試,也還在等消息。
“論文和工作都重要”
——王宇暉 上海大學碩士研究生
不知道讀者是否還記得王宇暉?現在還在上海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念碩士的他,正在忙畢業論文。去年11月份到《職場指南》做了自我推薦,一家專門做水環境檢測的公司相中了他,他到那里干起了工程師,負責檢測產品以及產品推廣。這份工作和王宇暉所學的環境安全健康專業還算對口,所以他對工作也還滿意。
因為要準備畢業論文,王宇暉干了沒多久就放棄了。他打算年后繼續尋找更滿意的工作。本來,他的導師也為他推薦了一份工作,是華誼集團的一個下屬公司。華誼集團是生物制藥公司,經過一次面談后對王宇暉的感覺還不錯,加上導師的推薦,這份工作距終定下來也是八九不離十。
“先把論文好好做完,然后再看看有什么更好的工作。”王宇暉談起新年后的安排說,論文和工作都重要。
“沉住氣找工作”
——鮑慧 黑龍江大學畢業生
這個樸實的東北女孩說話還是一如既往的直率坦白。“工作?還沒著落呢!”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還沒找到滿意的工作。談到年后的求職計劃,鮑慧直言不諱“還沒想得特周全,先觀望一下。”還是得看準了,想好了再著手行動。
她作客《職場指南》是新年前的事兒。之后,她也根據招聘廣告等途徑投過簡歷,通過《職場指南》的推薦也有幾家公司找到她。但是,始終沒有令鮑慧滿意的工作。不是因為公司規模不夠大,就是因為職位和法務工作差得比較遠。說到這些,鮑慧還真有點心煩。
所以,鮑慧在過年前幾天就回到老家哈爾濱。她希望能回家好好過個年,然后調整一下,繼續求職之路。心態很重要,不能自亂陣腳。鮑慧很明白,一定得沉得住氣。法務工作依然是她的選擇,否則她會離自己的律師夢越來越遠。
“多找點求職途徑”
——陳玨 應屆本科畢業生
陳玨因為家里的事,求職起步比較晚。不過,新年伊始,她就勇敢地邁出了一大步——到《職場指南》做自我推薦。
如今,大學生求職都“兩條腿走路”。一是父母、親戚、朋友的關系,看能不能推薦一下工作;一是自己通過招聘廣告、招聘會自己投簡歷應聘。對陳玨來說,第一條路她比別人窄。所以,她還得靠自己。靠自己,那就得想盡一切辦法推銷自己,不能就靠招聘會。
陳玨參加過在學校辦的招聘會,盡管都是針對應屆畢業生的,但公司和崗位并不多。“只要看到文員一類的職位我就投簡歷。”然而,效果并不理想。陳玨覺得需要改變一下策略,得多點求職辦法和途徑,在雜志上做推薦就是個不錯的招術。(章凌 徐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