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50年代初,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急需各條戰線的中級管理人員,在接管改造舊中國高級職業學校的同時.引進了前蘇聯中等專業教育層趺。建立了適臺我國國情的中等專業學校。
“文革”結束后, 中專教育逐步恢復。在80年代初期.為了發展高等?平逃,先后有幾百所中專升格為高等?茖W校反映了重點中專學校的實力。自8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經濟結構的調整.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設備的操作與維護職責納入了技術員的崗位范疇,與技術員相當的其它中等技術人才的崗位也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使得我國中專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已經預感到我國拄術員培養存在著層次高移的趨向,各類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便應運而生。90年代中專自從招收委培生、自費生基本放開時起,開始走向市場,1997年實行招生與就業制度并軌后,包分配制度基本失效。兩次大規模評估,通過各種渠道加大了對 中專的投入,中專教學現代化有了較大進展。1999年全國中專學校有39_62所在枝學生515 50萬,上海市專學校自90年代初期的90所,經過調整為79所.在校學生13 I萬。
1.隨著我國加入WTO進程的加快促使中專教育必需改革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到來,也為了適應形勢,原來在計捌經濟體制下引進的中等專業教學必需在體制、專業設置等方面作出相應調整,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作出重大改革。
2.中專枝招生總體走人困境
1999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含中專、職高和技工學校)招生人數比上年減少67萬人,這是20年來中職招生人數第一次負增長。總體而言,中專校招生出現了危機感。4中專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不窖樂觀5中專教育結構和布局的調整隨著全國教育結構和布局調整,中央各部委不再管理中專學校,不同類型的中專學校層層下放。由于缺乏對中專體制改革和布局調整的全盤研究、缺乏政策指導,給社會造成的印象是中等專業教育的發展方針發生了政策性變化,中專教育進人了萎縮階段或任其自生自滅。上述這些情況,致使中專教育資源造成不同程度的流失。中專教育經費來源困難,學校上級主管部門混淆不清,師資隊伍不穩定。
4.中專教育不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近幾年來.由于經濟形勢、招生和就業班狀、教育宏觀形勢及中專教育自身存在的問題,影響了中專教育的生存和發展。面對這一課題,如何辦?筆者認為,第一,要解決認識問題;第二,教育部門和盎業、行業集團及地方政府對中專學校要進行合理布局、規劃調整;第三,中專教育搞好改革,從改革中求生存、求發展。
5普教、高教發展對中專招生的影響兩年我國加快了高教的發展步伐。普通高校的鞍大規模擴招.迅速拉動了普通高中招生規模的擴大,影響了中專校招生計劃的完成。
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人才需求的分類。其中有類就是由中專和高職教育培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梯次的,中專教育作為教育結構中的一個層攻,其地位和作用不窖懷疑。不僅經濟發達地區需要,我國廣袤的中西部地區更急需此類人才。我國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大量需要中等專業技術應用人才。就全國而盲,在初中后教育中, 中等職業教育(含中專)和普通教育在校生人數比倒不應低于l:1。堅持積極發展職業教育是黨和國家實施科教國戰略偉大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