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楊連福先生書法展有感
瑞雪迎春,筆墨飄香,楊連福先生自北京來我校設展,欣聞前往。一幅《觀滄海》,字大如斗,遒勁有力,功法之深,令人嘆服。楊先生的書法作品呈現出一種做人的堅定和處事的操守,從其清秀的眉宇與洪亮的嗓音之中也不難找到這些因素。楊連福先生師從著名書法家張有清先生,其作品結合了諸多大家之精華,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作品風貌。
一種力量的釋放,質感的體現,是楊先生展示給觀者的一種信息。且不說筆法的質樸、古拙、大雅,單憑作品釋放的一種“氣場”——剛勁有力、堅定沉著就足以傳遞信息,與讀者交流。這是楊先生內心深處和性格所決定的,或許是要表達給世人的一種剛毅的態度,即以自我追求為己任,追逐陽光,剛勁而勃發。
字的灑脫,奔放又不失平和之氣,這是一種可貴之處。這就好比一個人,他在舞臺上一站造就的氣場一樣,這是一個人能力的展現。楊先生的作品線條平衡感極其強烈,揮灑自如;但作品并不躁動,反而呈現出沉穩、工整的狀態,這樣的動靜結合使作品生機盎然。
經典凝練是這次楊先生作品呈現的又一個亮點,如何把作品寫古,是當今很多書家思考的問題。也只有把作品寫古才能回歸書法的本源。楊老師雖然出生農村,但是他拜訪名家,虛心采納他人指授,憑借獨特的悟性和文學修養,三十多年筆不輟耕,已形成自家格局,在詩詞界和書法藝術界引起關注,書法作品中滲透了難得的書卷之氣。他給自己的書藝確定態度:“天道酬勤”,選定名家碑帖潛心臨習,扎扎實實,深悟勤研,在傳統書學中吮吸甘露,化為自己的營養,書藝日益精進;但是寫古,并不是要把作品寫的和原來的一模一樣,而是找到古人的書寫狀態和心境,寫出高質量、高水準的作品,直逼古人。楊先生的作品將這一點準確的做到了,可謂是另尋蹊徑,獨具匠心。他給自己處世定位要“追逐陽光、清心寡欲,常懷敬畏之心”。先生整個作品就好比是宋詞中的豪放派,如大江東水綿延而來,浸入心田,而細節的刻畫和把握將筆法的細膩盡情的展現。一種質樸、豪放的狀態,作品跌宕起伏,線條生澀老辣,可謂是“銳不可當”。提按轉折中盡情的揮灑自己的心境,作品的線條好比天外飛仙、婀娜多姿,將布局整體刻畫成一種和諧的樂章,奏出一種澎湃、激烈的樂曲,攝人心魄,扣人心弦。
一個書者所能展現給觀者的空間只有那短短的片紙和墨痕,而在陽光的天地里追逐與奔跑,通過書法藝術因素能讓讀者看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傳遞的精神,那他便 是成功的。楊先生做到了這種傳承和沉淀,誠摯地祝愿楊先生能在自己的藝術生涯中再創輝煌,在陽光中的筆墨天下執著堅定地追逐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