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80萬的應屆畢業生涌入人才市場,其中絕大部分是“90后”。伴隨著越來越多的“新生代”步入職場,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畢業生在三年內工作變動三次以上。在當前的就業背景下,與其做閃辭族,不如做加薪族。
現象 “90后”愛“閃辭”
日前,由北京市教委聯合北大、清華等發布的《大學生職業適應狀況調查報告》引起了廣泛熱議。報告顯示:在畢業后短短三年內,變動工作達兩次以上的受訪者占了57%,其中,變動工作達三次以上的占32%。而根據本次調查,影響受訪者做出工作變動決定的三個主要因素是:工資待遇、人際環境和工作地點。
前程無憂2011年和2012年應屆生調研報告也顯示近兩年,在入職后一年內離職的應屆生比例均超過7成,并且在2012年的調查中,6個月內就離職的應屆生比例進一步上升,已超過了5成。
“閃辭”現象之所以飽受非議,大背景是企業培訓應屆生的成本在逐年上升。在企業感嘆“入不敷出”之余,我們也能看到,“新生代”員工愛玩“閃辭”往往是因為他們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工作,但同時又對自身的職業定位不夠清晰;“新生代”員工常常覺得自己手頭的工作不好,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可謂既具有個性又缺乏主見。
分析 “閃辭族”的煩惱
網友“迷茫2號”是一名重點大學畢業的碩士生,他的煩惱具有一定代表性:“在我的試用期快結束時,領導找我談話,婉轉地表達了辭退我的意思,還給我總結了幾點理由:1. 不夠自信,不敢大膽表達,不懂的事情不敢問,導致后交給客戶的東西出錯;2. 辦事粗心,工作中有較多瑕疵;3. 缺乏主動學習的精神,沒動力沒激情;4. 對行業缺乏悟性,也不主動去反思總結與提高;5. 為人處事不機靈,容易說錯話。我當時頭腦里就一片空白,接下來我該怎么辦?我從重點大學本科念到重點大學碩士,一直都是循規蹈矩的好學生,如今有何顏面面對家人、同學與朋友啊!”
從這個案例我們能看到許多信息。首先,一個令人不可忽視的事實是,“閃辭”不一定是新人主動請辭。其次,這個案例中有兩點是很可貴的:一方面,領導在表達辭退意愿時給出了理由,而這幾條其實也是很多大學畢業生所缺乏的“職場基因”;另一方面,面對極具個性但又缺乏主見的“新生代”員工,也需要企業拿出具有針對性且個性化的管理方式,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職場生活,進而增加職業責任感和企業認同感。這也有利于企業控制招聘大學生的成本。
支招 “閃辭族”華麗轉身“加薪style”
調查顯示,近4成的應屆畢業生近一次跳槽的原因都是“對目前的薪酬福利不滿意”。那么為了獲得讓自己滿意的薪資,大學生需要做哪些準備呢?職業規劃師向陽指點了三招。
第一招,找到屬于你的方向,是贏得高薪的第一步。處于職業起步階段的職場新人,往往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但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此時,需要通過工作實踐來增進自我了解,看看有什么工作是能讓調動自己的積極性的、什么工作是讓自己覺得有成就感的……只有明確了自己的職業定位,才能讓自己的就業力、競爭力盡早進入積累階段,實現快速成長。
第二招,積累實力,搭建通向高薪的“階梯”。曾經有一首名為《聽袁惟仁彈吉他》的流行歌曲倍受年輕人的青睞,歌曲內容說的是袁惟仁在音樂創作之上的艱辛付出,在出名前寫了幾百首無人問津的歌,直到很久之后才等來了成功。職場新人在找到自己的方向后,需要花時間和精力一點點積累實力,而非蜻蜓點水般地對任何工作都淺嘗輒止,這樣難以在一個專業方向上有正向積累。建議職場新人給自己足時間和空間來培養內生涯的成長,而非過多要求薪資、環境等外生涯條件。
第三招,“時刻準備著”,抓住得高薪的機遇。除了做好技能儲備外,職場新人在心理上一定要有“接手大任務”的準備,而不是一副“可有可無”的狀態。我們發現有接近半數的客戶在做職業規劃咨詢時,并非自身沒有清晰的目標,而是因職業心態成熟度欠缺、自信心不足等問題導致了發展困難,終錯失了種種機會。可見,職場新人要用開放、自信、靈活變通的態度去應對挑戰和機會,要“時刻準備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