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首日結束,高考作文成為考生和家長關注的話題。我們特別邀請了唐山一中的李雙老師對高考作文進行點評。李雙為河北省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組語文組長,河北省高考評卷語文專家組成員,河北省骨干教師,唐山一中語文教研員、高三年級語文組長。
2013年是河北省高考采用全國新課標卷的第二個年頭。從作文試題來看,延續了2012年全國新課標卷新材料作文的選材方式,依然選取了敘述性材料,材料的理解角度設置合理,難度適中,“要求”也和去年完全相同。試題內容大致如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發現并買下了一塊晶瑩剔透、大如蛋黃的鉆石,他請專家檢驗,專家大加贊賞,但為鉆石中有道裂紋表示惋惜,并說:“如果沒有裂紋切割成兩塊,能使鉆石增值,只是一旦失敗,損失就大了。”怎樣切割這塊鉆石呢?商人咨詢了很多切割師,他們都不愿動手,說風險太大。
后來,一位技藝高超的老切割師答應試試,他設計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導年輕的徒弟動手操作。當著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鉆石切成了兩塊,商人捧起兩塊鉆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師說:“要有經驗,技術,但更要有勇氣,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
要求選擇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作文材料出自2013年3月14日《羊城晚報》所載文章《不知道價值手才不發抖》。只是進行了一些概括和剪裁,以便符合新材料作文試題的要求并適當增加立意角度。
這則材料中包含四個主要元素,即商人、一般切割師、老切割師、年輕的徒弟。但從材料中心來看還是“老切割師指導年輕的徒弟成功切割了鉆石”,從材料的主旨來看還是借老切割師之口點明的“思想”:“要有經驗,技術,但更要有勇氣,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
從近年來河北省作文評分細則來看,只有抓住敘述中心和主旨立意才屬“符合題意”,而抓住次要事件立意屬“基本符合題意”,抓住一個孤立的詞語無限生發屬“偏離題意”。所以,我們認為,凡是能夠圍繞正確認識“切割鉆石成功”的原因立意行文均屬符合題意。
“切割鉆石成功”的原因很多,可以綜合把握,也可圍繞其中任何一個要素來立意。如:
1.從年輕徒弟的角度來看,他可以與他的“師傅”不親自動手切割形成對比。他與師傅的不同在于他“有勇氣”,“不去想價值的事”,他“不因可能的后果干擾操作”,“沒有失敗的顧慮”,“心態平和”等。這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據此可以立意為“有勇氣去做才可能成功”“拋棄(放下)顧慮(雜念)”“多慮使人怯懦”“不要畏懼失敗”“做事要專注”等。
2.從老切割師的角度看,鉆石切割成功,少不了他的功勞。是他設計了周密的切割方案,方案中自然也包含“指導年輕的徒弟動手操作”,他知己知彼,深諳“目的顫抖”(目的性越強,越不容易成功)之理,這是很高的人生智慧;他“技藝高超”,“指導年輕的徒弟動手操作”既是“技術”,更是“經驗”。據此,可以立意為“豐富的經驗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技藝(能力)過硬是成功的基礎(前提)”等。
3.從師徒兩人的角度看,立意為“技藝+經驗+勇氣+專注=成功”雖然符合題意,但容易空泛。如果認真辨析也不難發現一個辯證角度:任何一件事都不會隨便成功的,年輕的切割師的成功,靠的不僅僅是他有勇氣,還有師傅的經驗、技術等。所以考生從這個辯證的角度思考也許認識更為深刻。
再看看材料中另外兩個元素:商人和一般切割師。
從商人的角度看,他多也就是“咨詢了很多切割師”,或者是考慮到了“價值”才不會貿然行動而已。我們認為這不在文章主旨之列,故屬于“基本符合題意”。一般切割師,擔心風險太大,都不愿動手,雖然其“謹慎”態度有可取之處,但過度的謹慎會失去良機,這一角度其實應該是年輕的徒弟的反面,如果強調謹慎的重要性,也不在文章主旨之列,亦屬“基本符合題意”。
至于孤立地抓住某個詞語無限生發的“偏離題意”的情況,錯誤比較明顯,不再具體分析。
總體而論,2013作文題目有以下特點:
1.角度較多,容易發揮。
2.暗含思辨,可以深論。
3.啟人聯想,暗合現實。這道作文題,回避了熱點問題,不容易猜題押題,又比較深婉地聯系現實。例如,考生可以聯系“改革開放”,“我們的學習”等,論述我們需要放下價值的考慮或者拋棄功利之心,也許更容易成功。
從選拔性考試的角度看,這個作文題是不可多得的好題。
唐山一中 李雙
相關鏈接
2013年3月14日《羊城晚報》刊載的《不知道價值手才不發抖》原文
有一位商人在南非用不菲的價格買下了一塊罕見的鉆石,這塊鉆石晶瑩剔透,大如蛋黃。但美中不足的是,鉆石中間有一道裂紋。商人帶著心愛的鉆石來找一位著名的鉆石切割師幫忙。那位切割師看過鉆石后大加贊賞,說:“這塊鉆石雖然有一道裂紋,但完全可以切割成兩塊,而且切割完后,每一塊鉆石的價值都會超過原來這塊。但問題是,一旦切割失敗,這塊鉆石就會四分五裂,而破碎成很多小塊鉆石后,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一文不值。我不想冒這個風險,所以我無法幫您。”
后來商人經商時,相繼又去了幾個國家,遍訪了多位鉆石切割師,但都同樣遭到了拒絕。商人的一個朋友得知情況后,推薦他去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找一位老切割師,據說這位切割大師技藝了得,手法精湛,經驗特別豐富。商人來到阿姆斯特丹,找到了那位大師。
大師用顯微鏡仔細觀察了一番鉆石后,開始給商人講解切割時可能帶來的風險。商人打斷大師說,這些已經有人給他講過無數次了,他早就清楚了。但讓商人感到意外的是,這位大師并沒有拒絕,表示愿意幫忙,并且馬上報出了服務費用。商人同意了報價。這時,大師叫過來一個看上去非常年輕的小徒弟。這個小徒弟在他們交談時一直遠遠地坐在自己的操作臺前,背對著他們忙自己手里的工作。
小徒弟接過那塊鉆石,按照師傅的吩咐,掄起手里的小錘一下子就把那塊價值連城的鉆石擊成了兩塊,然后看也沒看,把鉆石遞還給師傅,又去接著做自己的工作去了。
商人驚訝得目瞪口呆,問大師:“他在您這兒工作很長時間了嗎?”
“沒有,才三天。但就是因為他不知道這塊鉆石的價值,所以手才不會發抖,動作也準確果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