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陽光集團董事長陳麗芬。
【談考研熱】
盲目考研是浪費生命 VS 體制抬高了就業門檻
陳麗芬:我們企業需要有真正技能的人才,不一定要求那么高學歷。現在不少畢業生,考不上研究生就復讀,畢業一年也不去找工作。這是一種浪費,是對生命的浪費。有人中學畢業后上了兩年中專,七年收入了80萬。他當年同學上了大學、碩士,還在讀書,花掉了15萬。
崔向群:在發達國家,并不是本科畢業后都去讀碩士、博士的。
陳麗芬:我們一般人的傳統觀念上好像自己的子女必須要接受高等教育。德國僅有約20%的學生進入大學,80%的年輕人接受職業教育。
2014年春節,江陰城鄉聯動招聘會上,682家企業有35000個崗位虛席以待,而前來求職的人僅約10000名。目前國內應屆中學生90%上大學,僅10%上技校。大量的大學畢業生畢業后不愿意到一線工作,或者到了一線也穩定不下來,工作耐受力差、期望值過高,造成了整體大學生就業困難而普工、技工嚴重不足的局面。
建議國家取消“三本”(指高考本科層次錄取批次和錄取順序排在第三位置,與一、二本同屬“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系列)招生,并將該部分計劃劃入職業教育。2012年全國“三本”招生約160萬,如果將這部分學生改為接受職業教育,制造業的用工荒將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金征宇:碩士生也好,博士生也好,我們期待能有20%到30%的人真正適合于做研究,我們就覺得值了。
研究生也有一個逐漸認識自身的過程,在讀到博士、碩士期間才逐漸把人才分層。
事業單位和公務員、國企用人設置一些門檻,比如一定要本科或研究生學歷。一些國企不顧自己效益,不顧人力資本是否被浪費,甚至把有多少碩士博士當做炫耀的資本。這里面有體制機制的問題。
【談大學教育】
就業脫節責任在大學 VS 企業不想花錢做培訓
陳麗芬:我們企業,本科生我給他2000月薪他也愿意干。中專畢業的技工,我可以給他8000。
崔向群:現在大學畢業生都降低使用,甚至大學本科生來當工人,大專生也當工人,一個方面是找工作不好找,供大于求。還有是跟社會需求不接軌,職業教育缺乏。
金征宇:企業也不能急功近利。在同樣一個崗位讀了大學的和沒讀的,盡管一上來可能工作效率沒有顯著區別,但后面的潛力和發展肯定讀書的要強。
繆協興:中專生月薪8000,本科生月薪2000,這一點不奇怪,他那個崗位是專門技能的人,而我們大學本科生培養的是基礎技能,綜合素質。專門技能他也是通過一段時間訓練的。如果本科生喜歡這個工種,在同一起跑線上開始做,咱們本科生也不會差。
崔向群:脫節的主要責任在學校。企業可以定向培養,產學結合。但學校責任就是培養人的地方,你要主動跟企業緊密合作,否則你培養的人就與社會脫節。
陳麗芬:我也覺得這是大學教育的問題。要通過科技素質,職業道德等綜合性的教育,讓畢業生上崗就能發揮自己的價值。
金征宇:脫節的原因是企業沒有盡到上崗培訓責任。本科教育是一個素質教育過程,而不是技能教育。大學不可能把一個學生培養到專業崗位要求的那個程度。企業不能說招聘一個大學生馬上就能上手用,國外企業有上崗培訓的過程。
中國跟國外相比,企業培訓是缺失的,不想多花錢。另外,大學實習也有很大的問題,我們安排學生實習,企業常說接受不了那么多,因為會干擾我的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