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其前身為創辦于1983年的冀縣第一高級職業中學。 1991年6月,為適應河北省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要求、實施科教興縣戰略,整合當地中等職業教育資源,在冀縣第一高級職業中學、第二高級職業中學、勞動技校、農廣校、財會學校的基礎上建立了冀縣綜合職業技術教育中心。1993年撤縣建市,學校始稱冀州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學校現占地258.5畝,設備總值1633萬元,有專任教師204人,在校生3260人。設有電工電子與自動化、數控技術、機械加工、汽車維修、計算機應用、財會電算化、工民建、農林、牧醫等專業。計算機室、語音室、電教室等公共實驗室及各專業實驗室、實驗場30余個,并建立了校園網。 十幾年來,在上級部門、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政府有效統籌,遵循職教發展規律,立足于服務當地經濟建設,面向社會,適應市場,抓管理、求創新,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以“勤奮、科學、求實、創新”為校訓,大力營造“博學善教,敬業愛生”的教風和“立志高遠,求實崇真”的學風,形成了“教學與育人并重,成才與就業并舉”的鮮明的辦學特色,取得了優異的教育教學成績和良好的辦學效益。 學校始終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依托當地電子電器等主導產業,不斷調整專業設置,形成了為以 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專業為特色,以 機械加工、計算機、財會、農林、牧醫等專業為骨干的專業群。由于專業對口情況良好,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多年來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學校立足于內涵發展,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堅持以學生為本位,以能力為核心,注重專業師資培訓,突出職業道德培養和職業技能訓練,并積極參加各級各部門組織的專業技能比賽,先后有20余名師生在河北省職業學校技能大賽等活動中獲一、二等獎。 在課程設置上,對照企業崗位要求,注重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結合培養目標和專業覆蓋的職業崗位需要,優選適用、實用的教材,并發動各專業學科帶頭人,積極開發了<<電工基礎>>、<<家電維修>>、<<摩托車維修>>、<<微機教程>>等校本教材,滿足了日常教學和短期培訓的需要。在教學管理上,施行模塊化教學,積極探索試行彈性學制、學分制管理,大大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優良的辦學業績,得到勞動人事等部門的肯定,在學校成立了電工電子、計算機等職業資格鑒定站。 在加強長班專業教學的基礎上,自覺服務“三農”和農村勞動力轉移,面向應屆初(高)中畢業生、企業在職職工、下崗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和農村富余勞動力開展各種形式的短期培訓。近三年來,已累計開展電工電子、微機、現代農業技術、車工、焊工、家政服務等短期培訓20000多人次。2003年,“冀州市勞務輸出培訓基地”在學校成立。2004年,被衡水市政府確定為“衡水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培訓基地”。 為創新就業安置模式,實行訂單式培養,先后與京津、長三角、珠三角等地開發區的幾十家大型企業達成校企合作協議,已成功構建了輻射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大連、青島、石家莊等地用人市場的就業網絡,產生了良好的效益。2005年,被衡水市政府命名為“ 衡水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先進單位”。 建校以來,有20余名師生獲河北省優秀園丁、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先進個人、河北省職業教育先進個人、河北省優秀學生干部等榮譽稱號。學校先后被評為河北省安全文明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國家級重點課題先進實驗學校、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先進單位、河北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是教育部命名的首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科技部命名的首批國家星火計劃農民科技培訓星火學校、日本國對華無償援助職業教育首批受援學校。 全國職教會的召開,國家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出臺,職業教育迎來了又一個發展的春天。冀州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全體教職員工決心團結一致、搶抓機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務實的作風,創新發展思路,深化辦學改革,強化教學管理,創造職業教育新的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