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教學特色有哪些?一所學校的教學模式關系著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前途,這是不容忽視的一點,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的教育特色,希望大家可以來了解一下呢!
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后,校領導加強頂層設計、通盤謀劃,構建“大思政”體系,設置獨立教學機構,配齊思政教師編制,不斷創新思政工作。思政課作為思政工作的主渠道,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學中,結合我校“高級技師、一線工程師、大國工匠”的人才培養目標,堅持在實踐中優化,改進中加強,堅持以科研帶動教研、教研促進教學,逐漸形成 一條主線、兩種模式、三個貼近的教學特色,實現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一)一條主線:
一條主線,就是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作為思政課教學、科研的核心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我們按照理想信念教育、法治理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內容實施“教師專題授課,學生自主選課”的教學改革方式,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中,以國家發展脈絡為基準,以“五位一體”發展戰略為重點,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同時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課題研究,成功獲批天津市十三五規劃課題“應用技術大學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探索”,完成市教委“一教師一模塊”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研究等多項課題。通過提煉核心內容、凝練教學主題、深化課題研究,終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
(二)兩種模式:
兩種模式,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實現理實一體,突顯職教特色。李鴻忠書記在天津市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指出“課堂教育的主渠道要鮮活,思政課程的親和力和感染力要增強”。我們在思政課教學中秉承社會熱點有反應、學生焦點有呼應、理論難點有回應。思政教研室堅持集體備課,實施同課異構,不斷創新教學內容。同時積極探索多媒體技術創新思政教學,今年技能大賽期間與兄弟部門聯合舉辦的弘揚井岡山精神即VR技術創新思政教育活動,得到《天津日報》頭版報道;近我校申報的改革創新示范團隊項目“應用技術大學VR技術創新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研究”,在全市所有高校中脫穎而出,在僅有的5個項目中,奪得一席。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力求使思政教育既接地氣、又很洋氣,終實現教學體系向認知體系的轉化。
(三)三個貼近:
三個貼近,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服務學生,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我們增加思政課實踐學時和實踐環節,增強學生的獲得感。同時積極融入到學校構建“大思政”的發展格局中,探索課程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的系統模式,終實現認知體系向實踐體系的轉化。
今天,在學校“雙一流”建設的環境下,我們要總結經驗,更要著眼未來:今后如何發揮思政課輻射服務功能、如何實現思政課教學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如何構建專職教師、輔導員隊伍、企業人士和特聘教授有機結合的講師團隊成為我們新的思考。為此我們還要繼續打好三大戰役。
首先,打好師資隊伍建設攻堅戰。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堅持數量和質量相結合,打造一支師德高、能力強、業務精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其次,打好課程建設攻堅戰。結合學校特點,開發輔助教材、編寫實踐教材、校本教材,豐富學生學習內容,提高課堂教學針對性。第三,打好提高教學質量攻堅戰。不斷提升教師理論水平,創新教學方法,增強教學藝術,終使思政課成為學生真心喜愛、一直受益、畢生難忘的課程。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將高舉旗幟,腳踏實地,鑄牢思政課,育人生命線,想報名的同學們不要猶豫啦,快快來加入我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