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職學校,總有一些學生由于性格原因,他們習慣了不被被人關注,默默地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那么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解決呢?如何讓這些學生走出人際交往的困境,而不是讓他們躲到虛擬的世界中去尋求存在感和成就感呢?下面河北技校網的小編就這種局面為大家分析一下。
隨著網絡資訊的日益發達和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這些因為學習成績、家庭環境或者個人原因被孤立、遭受到“校園冷暴力”的學生往往更容易受到游戲的吸引。他們沉迷于網絡,變得沉默寡言,疏于跟教師、同學交流。
中職生正值十六七歲的年齡,身心尚不成熟,做事情欠考慮,容易沖動。在人際交往中,常常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一、過于自負。喜歡把事情藏得很深,不愿講出來,不會誠實交代,抱著一絲僥幸心理,希望教師簡單處理。在遇到問題或矛盾沖突時,不是首先想到教師,而是想著自己解決問題。
二、禍從口出。一些學生心態浮躁、說話隨意,為矛盾沖突埋下禍根。
三、爭強好勝。現在的孩子很多都在父母的庇護中成長,沒有經歷過挫折,形成了自私自利、唯我獨大的個性,不服輸、不服軟。
四、目無法紀。一些學生行為懈怠、目無法紀,不受教師的管教和約束,甚至挑釁學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師的底線。五、容易沖動。尤其面對感情問題,不考慮后果。
基于此,教師要多關心學困生和行為偏差生,關注他們生活、學習的點滴,多找他們談心,讓他們真正體會到教師的關心和關注。對于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而言,引導他們走出人際交往困境的佳方式是教師的關愛,愛的教育是能觸動學生心靈的。
班主任教育方法要得當。要了解學生,先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對不同學生進行分類管理。對受到溺愛的學生,適當進行挫折教育;對缺乏關愛的學生,教師從生活小事入手給予關愛;對調皮不聽話的學生,要嚴格管理;對待學生的矛盾糾紛,教師要及時處理,注意疏導,引導學生學會寬容,消除怨恨心理。
重點關注班級中行為放誕、厭學懶散、好生事的學生。關注學生的異常和點滴變化,尤其是密切關注他們在寢室、食堂、操場等的言談舉止,很多沖突和“密謀”都發生在這些地方。
建立班級信息反饋制度。培訓信息員的信息收集能力,第一時間掌握不良動向和苗頭,及時通過微信、QQ、短信或電話形式向班主任匯報,以便班主任能在第一時間知曉并及時處理,避免事情向不好的態勢發展。
密切家校聯系。對于學生在校期間表現出的異常行為,班主任要在第一時間反饋給家長,讓家長密切關注孩子的在家行為和外出動向。
健全學校課后監督管理機制。很多學生發生矛盾都在課后,比如下午放學后、晚自修結束后,這些時間都是管理的空檔,往往也是學生滋事的時間。學校要進一步健全學生課后監督管理機制,及時有效地填補這些空檔,讓滋事學生“無縫可鉆”。
加強法制教育。學生打架無非是想出一口氣,他們寧愿冒著被學校處分的危險“鋌而走險”。這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和意識。
教會學生正確地表達愛。愛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思想、觀念和言行的碰撞中產生的。真正的愛是信任、尊重、鞭策,是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成長過程。青春期孩子的精神世界是純潔而且多情的,愛情在這里可以找到肥沃的土壤。但大部分中職生的愛是沒有基礎的,一旦失戀,可能會造成消極的后果,進而影響學業。這就需要教師順其勢、隨其性地進行扶持和修剪,使他們走上更寬闊的人生之路。
后,小編提醒廣大中職院校,一定要重視這種情況,并根據具體情形積極幫助學生改變這種負面狀態,讓學生以一種向上的心態地面對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