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明確提出要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合作機制,探索“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它首次從機制層面明確鼓勵普通高中與中職校合作接軌,共同探索全素養人才培養。河北技校網將為大家呈現完整的信息,一起看看吧!
![](/uploadfiles/image/20171101/20171101172499109910.jpg)
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院校是高中階段教育的兩種載體,雖然教育的內涵與培養方向不同,但育人的根本宗旨與培養目標趨于一致,即提高國民綜合素質,發展普通高中階段學生的文化素養,為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普通高等學校以及職業技術院校輸送合格的畢業生,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普通高中側重于提升學生的基礎文化知識,注重基礎素養、個性潛能、創新素養教育,中職教育則側重于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實現普通高中與中職教育的合作接軌,共同探索人才培養,不僅有利于綜合型、應用型、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前移,而且更有利于高中階段學生找到自身發展的切入點,找準自身努力的方向,為今后的職業規劃以及專業定向提供準確定位,實現個人潛力與價值的大提升。
我國現行的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在生源錄取、課程設置、教學方式上存在著很大不同。普通高中在課程設置上偏重文化課,沒有相應的職業課程,而中職教育更側重于職業技能培訓,注重學生的實操能力。要實現二者的深層次合作,就必須打破邊界,實現“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讓普通高中學生在學習基礎文化課程的同時,能夠自主選擇適合其專業志向、順應其個性潛能的專業課程,在中職學校獲得專業的技能培養;而中職學校的學生同樣也能夠進行基礎性文化課習得,從而達到教育的雙向融合,實現中職學校公共基礎課教學的質量提升。
要落實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的合作機制,就必須在評價機制上進行深層次改革,實現兩種評價的有機融合。無論是文化課程,還是專業技能課程,都要以學分的方式將二者納入到普通中學與中職學校學生學業水平考核中來。只要獲得相應的學分,便能取得高中階段教育,頒發相應的畢業證書。以評價促改革,以評價促互通,以評價促合作,才能從根本上完成普通高中與中職學校的深度融合、發展共通、深層趨動。
要實現普通高中與中職學校的接軌合作,還需深化高考制度改革,改革高等教育錄取模式。高考制度改革的藍圖已經繪就,“3+X模式”的錄取方式讓高中學生對于課程的選擇更具自主權,也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發展潛力以及專業志向。在推進職業教育,探索普通教育與中職教育深度合作的架構下,如能將中職教育納入錄取模式中,作為自選方向,那不僅有利于相關高校吸納合適的人才,而且更有利于中等職業教育的深層次內涵發展。此外,還不妨考慮,對于職業院校對口高考是否也可以實行“3+專業選修課程”的選拔模式,認同普通高中的文化課成績,同時,開設全國統一的專業課測試,從而實現錄取制度的全面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