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提出要建設的北方大港”,河北省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的劉老師指著遼闊的海面對學生說。剛從曹妃甸工業區展覽館了解了曹妃甸發展及規劃,學生們又來到曹妃甸港礦石碼頭。看到遠處巨大的貨輪,物流管理專業學生魯云廷說,“曹妃甸人民真是太偉大了。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參觀港口,設備先進,規模宏大,讓人震撼”。參觀結束后,學生們走上大巴車,下一站將是李大釗紀念館。
這是唐山工業職院連續第四年利用區域文化資源為一年級新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了。該校在探索如何針對高職學生特點,采取更有效方式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形成了“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四個維度協同創新的新路徑,構建了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思政教育格局,形成了校園質量文化內生動力機制。
強化“精神文化”育人在學習中悄然“濡染”
在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后,唐山工業職院教師楊珍明為機械工程系學生精心準備了“做新時代的工匠”講座,講述了自己從學院第一屆畢業生成長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和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的經歷,以及在學院精神的熏染下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心路歷程,詮釋了勞模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教育課。
像這樣的講座,該校每周都會舉辦一期,圍繞紅色文化、傳統文化、地方文化、職業文化、工業文化、禮儀文化、藝術文化、人文素養等8個主題,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歷史等多個領域。國際陶藝大師雅克·考夫曼、金牌工人張雪松、大國工匠高鳳林等紛紛走進校園、走上講臺,參與“職業教育宣傳月”“文明風采”等各類主題活動。該校還每年組織全體大一新生走進李大釗紀念館、抗震紀念館、開灤國家礦山公園、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園等進行社會實踐,“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釗精神、“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負重奮進、執著創新”的學院精神悄然融入學生的腦海和血液里。
強化“物質文化”育人在參與中不斷“筑基”
在不久前結束的中國工業旅游產業發展聯合大會上,唐山工業職院成為參會代表參觀的工業旅游線路景點,該校自動化工程系主任王鳳華說,“這是我們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結果”。
依托“生態型、數字化、開放型、國際化”的美麗校園,該校與河北省曹妃甸工業職業教育集團中的80多家單位,建立了“核心層+緊密層+松散層”多元立體的校企融合平臺。特別是緊密層,引企入校,共建共享文化環境,將“正心正道、善為善成”的動車文化、“正直誠實、全心投入”的“合心”文化等優秀企業文化融入學院文化建設;持續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研發中心,動車、3D打印、機器人這些充滿現代感的詞語在這里都可以深入感觸。在專業實踐中,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素養、勞動情感、創新意識不斷提升。
該校還依托曹妃甸港的建設開發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與20多所國際院校合作交流的優勢資源,推進國際文化、海洋文化、陶瓷文化、工業文化進校園,將海洋博物館、陶瓷博物館引入校園,學生綜合文化素質和國際視野不斷提升。
強化“行為文化”育人在踐行中逐步“塑形”
今年7月,2017國際職業技術教育大會在唐山召開,來自80多個國家的教育部部長、學校校長及國內院校、行業的專家齊聚唐山,開啟“中國職教·世界視角”新篇章。在為期3天的盛會中,唐山工業職院管理工程系14名學生作為志愿者出現在會場上,從會議資料管理、會場布置,到聯絡外賓、禮儀服務,隨處可見他們忙碌的身影。像這樣的志愿服務工作,在該校屢見不鮮。
近年來,該校始終緊跟區域經濟發展步伐,帶領學生主動參與世界園藝博覽會、“一帶一路杯”國際沙灘足球邀請賽等重大活動的志愿服務工作,融教育于行動,增強了學生奉獻意識和服務社會能力。該校還借助專業優勢,組建多支團隊深入企業、農村,開展技術服務、社會調查、志愿幫扶等實踐活動。
該校的“行為文化”教育延伸到校內實踐的方方面面。多年來,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和國旗下講話廣泛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該校師生風雨無阻的堅持;每周一期的道德講堂和文化講堂,引導著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成為他們期待的“精神課堂”;國防教育學會、學生軍訓教官團隊、模擬民兵訓練營、國旗護衛隊組織的定期活動,持續激發著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幫助他們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能力。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們逐漸體會到文明、守禮、責任、擔當。
強化“制度文化”育人在治理中增強“保障”
“媽媽,我在這里很好,一會兒還要和老師一起賞月吃月餅呢。祝您節日快樂。”今年中秋節傍晚,藏族姑娘次仁卓瑪開心地和家里通著電話。旁邊,唐山工業職院黨委副書記陳玉閣正為學生們分月餅。“祝大家中秋快樂。這里也是你們的家。”陳玉閣熱情地招待著大家。這個學期,來自西藏的5名學生成為陳玉閣的聯系對象,他們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成為他的牽掛。其實,這樣的情況在該校非常常見,教師關心學生、關愛學生已成為常態,已經在該校推行12年的“三級聯系制度”是大保障。
多年來,該校從學生成長成才的規律出發,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強化部門協同,將制度推行與學生需求緊密結合,突出問題導向,注重制度“落地”,形成特色的“成長導師制”“首問負責制”“四入一訪制”等以學院章程為統領的制度體系,并以診斷與改進的理念不斷修訂,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好保障。
弘揚“工匠精神”是近年來職業教育的熱門話題。如何避免把工匠鑄造成“現代機器”,如何將思想政治素質、職業素質和技術技能培養融合起來,唐山工業職院總結創新的“四維”教育經驗,有效促進了思政教育的長效開展并取得良好效果,學院被評為國家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校,畢業生中相繼涌現出全國技術能手、國家和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金牌工人、陶瓷藝術大師群體等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來源:《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12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