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年一度的中國中青年職教論壇如約在廣西師范學院召開。會上筆者聆聽了教育部職業教育中心研究所王楊南所長所做的專題發言報告《我國職業教育研究的新熱點以及未來職業教育新重點、新要求》(以下簡稱王所長報告),還有來自其他高校幾位青年學者的報告以及自由論壇上部分學者和青年研究生的發言。論壇十分熱烈,我也受益匪淺,感慨萬千,中午吃飯時間還和八十高齡的錢景舫教授談了很多職教發展的現實問題。認真思考,我覺得中國的青年職教研究學者應聚焦職業教育的真問題開展研究,立足新時代,面向未來,為中國職教科學發展服務,為頂層設計提供決策思考,為職業教育實踐提供新方案、新思路。
現實職業教育研究中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王楊南所長在報告里分析了我國職業教育研究的一些基本情況,內容客觀,分析透徹。但其中有兩個地方引起了參會學者的強烈反響,會上爭論激烈。其一、報告指出華南地區職業教育研究偏弱,以黑龍江為代表的東北地區職業教育研究反而很強勢;其二、勞動部門分管的技校研究成果偏弱,可在世界技能大賽上為中國摘金奪銀的大部分是技校學生(注:世界技能大賽參賽學生主要由勞動部門組織,普通職業院校學生參與不多)。這一分析結果引起了與會學者的質疑和討論。質疑的學者均指出,以廣東為代表的華南地區職業教育遍地開花,中職、高職均在全國引領發展,很多制度探索、實踐路徑都極具開放精神,職業教育發展在職教研究理論指導下,在全國都有一定的示范引領作用,為什么還會出現職教研究偏弱的情況;技校是我國職業教育不可忽略的一支重要力量,人才培養成效有目共睹,為什么技校教育的相關研究成果很少,也不受教育部門和相關教育研究機構、雜志社的重視。當然,學者們不是質疑王所長報告數據分析的客觀性,但事實就是事實,事實也說明了一些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研究力量出現兩大群體劃分
我國的職教研究起步較晚,整體來說職教研究水平也不太高。職教研究學者分為兩大群體,一大群體集中在有開設職業教育碩士點和博士點的本科院校,這一群體集中了一大批有教育研究理論基礎和研究實力的教授和資深學者,還有逐年擴增的博士、碩士研究生群體,相關理論研究大多是:介紹國外職教理論,結合中國國情進行比較研究;解析國家職教文件和政策制度,為職教頂層設計搖旗吶喊;職教實施情況的調查研究和比較分析以及職業教育某些具體環節的思考。這一群體的研究實力確實位居中國職業教育研究力量金字塔的上層,相關的研究課題基本占據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以及各省市發布的重量級課題的60%-70%,相關的研究論文也十分受22家教育類核心期刊歡迎,不論是作者名氣、課題量級、理論水平、主題選擇都是普通職業院校職教研究者難以企及。還有一大群體集中在技校、中職和高職院校,這一部分研究群體又相對集中在校級的職業教育研究所和職教管理領導層面,普通職教從業教師因忙于日常教學事務,職教研究更是難以抽出時間和精力。就教育理論知識儲備而言,第二大群體肯定無法和第一類群體相提并論,相關的課題申報也會多因學校層級不夠或理論研究水平所限而不能被立項,相關的研究論文也往往會因相似原因不受教育類核心期刊所待見。一環套一環,課題研究積累得少、重量級文章少,職教理論研究成果自然也會越來越少。
(二)理論研究與職教實踐嚴重分割
理論研究是為教育實踐服務的,科研興校、科研興教,這才是職業教育理論研究的初衷。不管是哪一大群體從事職業教研理論研究,都在無形中影響到了國家職業教育政策的頂層設計、具體貫徹和實施,也為國家職業教育實踐提供了可行性發展思路。但針對王所長報告提出的質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們的理論研究與職教實踐還是出現了嚴重分割現象。一方面,職教研究的第一大群體集中在本科院校,除了學者們的研究實力以外,他們對科研成果的要求也比一線的職業院校教師們迫切。職教研究的教授、博導需要重量級項目,職業教育學就讀的博士、碩士需要一定數量的理論研究論文,這些硬性指標要求也迫使他們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從事職教理論研究,研究成果也自然會更加豐富,研究水平也會更高;相反,盡管職業院校也需要相關的研究成果,以研究帶動實踐,但迫切性遠不及這些本科院校,職業從業的教師大部分精力聚焦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改革、校企合作、技能大賽、文化育人等教育實踐層面;教育管理領導層面更加關注學校招生、學生就業、財政支持、學校評估、師資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機制體制創新等,他們與之相對應的研究成果也有很多,但重在實踐,理論偏弱,相關的研究成果自然難以更多地在教育類核心期刊發表,相關課題立項自然也會更難。工作側重點不一樣,導致不同的結果,這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第二大群體研究力量相對第一大群體的主要原因。包括廣東省在內的華南地區,職業教育十分發達,技校、中職、高職發展都在全國先領,職業教育也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但因職業院校的科研實力、科研側重點不同,相關研究的成果自然偏弱;另外,相對于華東、華北、東北地區,華南地區集中從事專門職業教育研究的本科院校也相對較少,本地區相關的教育類核心期刊也偏少,教育研究成果偏弱其實也不是一個很難解釋的現象。現象很容易解釋,問題也不得不重視。我們的職業教育理論研究與職教實踐嚴重分割,很多研究都是為了研究而研究,不能落地,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文章很多、專著很多、課題很多,但大多數不能解決職教實踐問題,理論先進、方法創新、模式多樣,但研究成果的實踐推廣價值遠遠不夠。
理論研究應聚焦職業教育的真問題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從事職業教育研究的兩大群體界限分明,其實也并不矛盾,有時也會相得益彰,互為促進。但有一個基本的事實是:職業教育研究主要是為了我國的職教實踐服務,國家在部分院校設職業教育博士點、碩士點,主要是為了培養服務職教發展的理論研究者,且大部分博士生、碩士生后都會集中分配到職業院校就業,從事針對職教實踐的相關研究工作。這就對青年職教理論研究者提出了一個十分尖銳的問題:中國的職業教育前景廣闊,但也問題很多,困難重重,需要青年學者深入職業院校、深入相關企業和其他基層機構,關注職教實踐中的真問題,為職教頂層設計、現實實踐提供決策參考。
(一) 職教研究的“中心命題”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指出,“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發展很快,培養培訓了大批中高級技能型人才,為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職業教育對于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創造更大人才紅利,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職業教育對于國家發展的重大意義無需贅述。但我國的職業教育處在新時代,面臨新矛盾,也面臨很多的新質疑。職業教育大而不強,職業教育一直被弱視,人才培養質量也大為詬病,職業教育到底怎么了?互聯網+等新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4.0和機器換人,我們是不是還需要堅持“普職比大體相當”;國家示范校、骨干校、優質校建設項目接踵而至,可為什么從事職教的教師、接受職教的學生獲得感并不明顯,職業教育的中心工作到底是什么,什么樣的職業教育才是優質教育,這些才是職業教育研究的“中心命題”。這些問題需要青年職教研究者針對職教學生未來發展的需求、產業工人和第三產業服務管理人員需求現狀、我國各地區經濟和產業的實際發展現狀、職業院校的發展現狀、職業教育院校師生的具體情況開展切實的實證研究,不是看幾篇文章就拍拍腦袋得出結論,更不是坐在房間里想當然地提出方案。任何不是基于來自職教和產業一線實際調查的研究文章都不是好文章,任何不是基于職教發展實際、不考慮職教從業師生感受的研究成果也不是好成果,有時還會起到反作用,甚至以訛傳訛,錯誤影響頂層設計層面的正確決策。
(二) 職教發展的“障礙和突破”
中國職教發展歷史悠久,近幾十年來更是長足發展,成效顯著。國家大力提倡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職業教育蓬勃發展,職業院校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大樓林立,實訓基地、教學設施投入也是逐漸加大,職業教育迎來了全面盛世的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的現實成就我們不得不承認,頂層設計層面的政策文件不可謂不給力,職業院校也在想盡辦法辦好職業教育,但不爭的事實是:職業教育的人文環境還不容樂觀,職業教育吸引力還遠遠不夠,職業學校招生難上加難;職業教育的國家財政投入普遍低于其他普通院校,大部分職業院校教師都是缺編運行,職業教育質量難以令人滿意;《職業教育法》仍然還很落后,校企合作雙元主體育人難以全方位落實;職業教育條塊分割,教育部和勞動部各分管一塊,職校和技校難以共融,職業教育國家框架至今還未成型;職業教育體系雖已打通,但通而不暢,應用型本科院校不愿冠上“高職本科”頭銜,公辦高職院校升格無門;職業教育提倡培育和引進“雙師型”教師,但與國家各項評審指標卻又難以配套,大部分職業院校還是批量引進“博士和教授”,走“高大上”發展之路;職業教育各項評估、申報項目明目繁雜,自主辦學、“教育教學”的中心地位并沒有切實落實;教師職稱評審指標嚴重滯后,課堂教學、實習實訓教學質量都不容樂觀;職業教育現實生源素質偏弱,職業教育辦學定位、人才培養質量觀、課程觀都需完善;職業教育招生困難,但因招生政策所限,大部分進城農民工等弱勢群體亟待職業教育和培訓,但往往被職業院校所忽視,教育公平難以體現,如此等等,這些都是職業教育發展的現實障礙。
職業教育是“揚長教育”,學生生源綜合素質參差不齊,不可能全面發展,這是職業教育基本的事實。職業教育要針對現實的生源現狀,結合學生發展和區域產業、企業的需要,因材施教,以生為本,明確“教學”的中心地位,根據“職業性”特征和新經濟發展的要求,強化校企合作,面對未來,為需要職業教育的所有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讓他們提升綜合素質和一技之長,讓他們以后能長遠可持續發展,過上體面的生活,人生出彩,這就是職業教育的目的。職業教育研究的青年學者應立足職業教育的現實定位,針對發展中的現實障礙,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方案,為職業教育頂層設計決策和從業者現實實踐找出可突破的路徑,這才是職業教育研究的真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