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files/image/20180319/20180319144412661266.jpg)
一、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現狀分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機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人社廳發【2015】127號文件對“現代學徒制”的實施進行了具體部署,至此職業教育跨入了教學改革的新時期。
提升育人質量,培養行業、企業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其根本路徑就是校企合作,利用企業的優質教育資源充分發揮企業的育人主體作用,優勢互補,實現雙贏。到目前為止,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經歷了兩個重要階段:一是頂崗實習階段,其主要解決學校實訓不足問題;二是訂單培養階段,其主要解決學生就業問題。在這兩個階段企業的教育資源確實發揮了有效作用,解決了學校一些實際困難,推動了職業教育發展。但是企業從中沒有獲得應有利益,積極性不高。
二、學校把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作為試點,進行了現代學徒制實踐,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唐山市具有得天獨厚的裝備制造業發展條件。其中350公里動車組,規劃了40平方公里的唐山(豐潤)·中國動車城,著力打造以鐵路客車制造、裝備制造為主的高端裝備制造業聚集區,到2015年,動車城吸引動車組及其關聯企業100多家,年銷售收入1000多億元,為學校服務地方經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資源和地理優勢。我校與北車軌道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進行了現代學徒制實踐。
(一) 組織建設
學校與北車軌道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成立了現代學徒制領導小組,教學副校長兼任組長,合作企業經理任副組長,組員由帶徒師傅及相關理論教師組成。領導小組定期會商和解決學徒制實施過程中的相關問題,及時協調學徒制工作,引導校企雙方整合教育資源、深度合作、協同育人,保障學徒制的順利實施。
(二)制度建設
根據現代學徒制實施方案的具體要求和實施性教學計劃,按照企業的生產要求,結合產品結構,學校與北車軌道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制定了安全、質量、生產等相應的各項管理制度,規范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勞動紀律;學生在師傅的指導下參與產品的生產過程,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在在師傅的言傳身教下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文化建設
加強合作企業育人文化建設,把一訓三風、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道德規范等校園文化引入企業,增強企業育人文化氛圍,彰顯企業育人功能,實現校企文化融通,打造一體化育人環境,使技能教育和人文精神培養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四)內容建設
以深化產教融合為導向,學校與北車軌道有限責任公司依據生產任務的相關要求和產品的質量標準,共同確定學徒制運行方案、培養計劃、學徒內容、產品選定、保障措施等內,并與企業簽訂現代學徒制合作協議。
(五)標準建設
根據職業資格標準和企業崗位要求,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了產品質量標準、生產任務標準、學生學徒標準、現場管理標準和質量評價標準等,構建了現代學徒制評價體系,為評價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可靠的評價方法。
(六)運營流程
現代學徒制運行流程分為六個階段,每個階段設有工作內容和目標,以及翔實的實施要求,各階段承前啟后、互相協調,形成完整的運營流程。
1.運營規劃
按照試點專業培養目標要,學校教學管理部門與合作企業共同制定每學期的學徒規劃,其內容包含學徒項目、實施辦法、產品選定、師傅的選定、運營保障等。
2.協議簽定
學校與試點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其內容包含校企雙方的分工、責任;學徒產品種類、批量;現場管理、安全保障、學徒時間、費用分配等內容。學徒產品要包含多項技能,種類和批量適中,以保障專業技能的完整性和培養效率。
3.運營準備
學校先把企業的規章制度、安全要求、職業道德、文明生產、產品加工的技術要求等內容按照先理論后實踐的原則融入課堂教學,并對每名學生進行考核,合格后才能進入學徒實踐階段。
4.學徒實踐
在生產過程中師傅現場為學生講解技術標準,操作規范和注意事項,并操作演示,指導學生練習。后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技能水平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進入學徒實戰環節。
5.學徒實戰
根據學徒實施方案,學生在師傅帶領下加工一定數量的產品。師傅根據產品的技術要求,對學生的操作方法、加工程序、安全操作規程、產品質量進行全面考核。根據學生對生產技術掌握的熟練程度確定更換學徒崗位和生產任務。
6.學徒考核
根據學徒制評價體系,對每個學生在整個學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技能水平和職業能力進行量化考核?己私Y果作為學生學徒成績和就業參考。
(七)學徒效果及問題
我校兩個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班采用了現代學徒制培養方式,加強了學生對專業技能的認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了教學質量和培養的針對性,提高了學生習得技能的速度和效率。
從實踐中發現,學生在學徒過程中,短時間內不適應企業的管理和要求,個別學生有抵觸情緒。
三、現代學徒制是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途徑,有效破解了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后一公里”的難題。
現代學徒制是當前國情條件下探索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具備自己的鮮明特征。
(一)合作共贏,職責共擔
校企雙方通力合作,招生與招工同步,校企協同育人,著力解決了企業的招工難題,使企業獲得了人力資源紅利。校方負責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價值觀培養、專業基礎知識學習和基本技能訓練;企業通過產教融合形式,由師傅依據培養方案對學生進行崗位技能訓練。學校與企業分工明確,緊密配合,徹底實現校企協同育人。
(二)產教融合,以產帶學
現代學徒制培養模自然的將生產過程和學習過程深度融合,使生產實踐和理論學習緊密聯系在一起,促進了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三)崗位多元,素質全面
學生在企業學徒,可以在產品加工、質量檢測、部件組裝、工藝制定、班組管理等多種崗位實踐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團隊協作作能力、質量意識、安全意識等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全面得到鍛煉和提高。
(四)市場導向,與時俱進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產業升級,企業的產品和生產技術也會隨之轉型而改變,緊跟技術發展潮流,保證了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對接。
現代學徒制真正實現了生產過程和教學過程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了企業育人主體作用,解決了企業招工難題,為企業入職培訓節約了成本,破解了校企合作中企業積極性不高的難題,打通了校企合作 “后一公里”的阻力,提高了學校辦學質量和聲譽,實現了招生、教學、就業良性互動,是一種穩定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對我國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