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當地時間19日晚上,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在阿布扎比閉幕,上海城市建設工程學校園林綠化專業學生潘沈涵摘得花藝項目金牌;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系學生楊文浩摘得汽車技術項目銀牌……中國代表團在此次大賽中獲得了15金7銀8銅12優勝獎的歷史好成績,并成功申辦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
5年來職業教育的超常發展,為一系列國際大賽優異成績的取得奠定了扎實的基礎。“黃金5年”,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用這4個字對職業教育的發展進行了概括。確實,1.23萬所院校,10萬個專業點,2682萬在校生,每年培訓上億人次。對于每一位職教人來說,這都是一組引以為豪的數字,它讓我們可以自豪地宣稱,我們有著世界上規模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具備了大規模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
戰略地位更加突出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親自接見、人社部頒發重獎……榮譽和喜悅來得太過突然,讓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奪得金牌的廣州建筑工程職業學校學生梁智濱直呼“沒想到”。“我想,國家主要是借此機會表示對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視,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到技能大軍中,支撐起中國制造。”梁智濱的分析很中肯。
“國家重視是選手們取得好成績的關鍵。”世界技能大賽中國研究中心的張瑞博士告訴記者,在備戰世界技能大賽時,我國遴選了技術專家、教練和翻譯隊伍,匯集了各行各業能工巧匠及優秀技術人才,研究世界技能大賽技術標準和競賽規則,“我國把這一賽事作為激勵青年學習技能的良好契機和平臺,體現了比較明顯的國家意志。”張瑞說。
確實,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重大戰略的出臺,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急需大量適用的技術技能人才,作為主要供給者的職業教育,戰略地位更加突出。
在2014年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把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李克強總理在會前接見全體與會代表,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馬凱出席會議并講話。在會議召開前,國務院還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確定了職業教育在今后一個時期“高度重視、加快發展”的工作方針,“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到2020年“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目標。
在如此高規格的會議召開之后,全社會逐漸形成重視職業教育的政策環境和輿論氛圍,整個職教戰線干勁十足。經過3年努力,一個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教普教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基本建成。
從2015年開始的“職業教育活動周”成為職業院校師生向全社會展示的舞臺。上萬所職業院校打開校門,開放技能大賽賽場,讓社會了解職業教育,體驗職業教育;職業院校的師生們帶著各自的才藝技能走進社區,與社區百姓共享職業教育成果。
辦學質量穩步提高
在阿布扎比,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楊文浩在“汽車技術”項目比賽中摘得銀牌。“好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近年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大筆投入,以及職業院校的實踐教學改革。”該學院黨委書記王東平分析楊文浩的獲獎原因時強調了這一點。
據王東平介紹,近年來學校人才培養改革的目標就是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并為此有很大投入,楊文浩所在的汽車工程系,建立了世賽、國賽、省賽、院賽四級競賽體系,“以賽促練”,讓學生在競賽中把理論用于實踐,讓各環節操作爛熟于胸。
2017年底出爐的《全國高等職業院校適應社會需求能力評估報告》也印證了王東平的觀點。報告顯示,國家十分重視職業院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中央財政連續多年支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目前高職院校校內實踐教學基地超過5.6萬個,校均45個。校內豐富的實踐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此外,企業也積極參與到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中。目前高職院校從企業獲得的實踐教學設備總值達到44億元。學生們除了在頂崗實習中了解真實的生產過程,在學校就可以實現專業教學對接企業的生產實踐。
已舉辦了十屆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實踐教學成果的一個重要展示平臺,推動著職業院校把實踐教學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獲得“車身修理”項目金牌的上海市楊浦職業技術學校教師楊山巍,曾是201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這一項目一等獎的獲得者,他回憶說:“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準備訓練讓我的基本功更加扎實,這一參賽經歷為我在世界大賽上取得好成績奠定了堅實基礎。”
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職業教育經費總投入4051億元,比2012年增加731億元,年均增長5.5%。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打造了一批骨干學校、骨干專業,培訓了一批骨干師資,中央財政為此投入近700億元。這樣的大手筆,讓職業院校辦學面貌煥然一新,發展能力持續增強。
除了專項投入之外,教育部、財政部等部門在2014年和2015年,還先后就高職院校和中職學校生均經費撥款標準作出規定,形成了職業院校經費穩定投入機制。與此同時,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體系也日趨健全,中職免學費、助學金分別覆蓋超過90%和40%的學生,高職獎學金、助學金分別覆蓋近30%和25%以上的學生。每年有近300萬家庭通過職業教育實現了擁有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為他們職場成功、人生出彩提供了更多機會。
法律法規和制度標準體系不斷健全。教育部發布了766個新修訂的高職專業目錄、230個中職專業教學標準、410個高職教學標準、70個職業學校專業頂崗實習標準和9個專業儀器設備裝備規范,形成了涵蓋學校設置、專業教學、教師隊伍、學生實習、經費投入、信息化建設等一系列制度和標準。
服務貢獻顯著增強
這5年里,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主席董剛完成了人生的一個重大轉變。2015年,年滿60周歲的他告別了天津職業大學校長的崗位,當選為新一屆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主席。從掌舵一所職業學校,到遍覽全國1000多所高職院校的發展,讓他對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充滿了“道路自信”。
12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56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1300個職教集團,90多場次產教對話會,364個現代學徒制試點,5年來,秉承“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16字方針,基本形成了產教協同發展和校企共同育人的格局,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度不斷增強,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道路,正在向世界輸出中國職業教育模式。
服務“中國制造2025”,服務脫貧攻堅,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區域發展戰略……堅持與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融合共進,為職業院校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既能頂天,也能立地,職業院校近70%的畢業生在縣市就業,扎根基層,成為支撐中小企業集聚發展、區域產業邁向中高端的生力軍,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
教育的首要職責是立德樹人,職業教育不僅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更要服務人的發展,在這5年中,這一理念愈加清晰。2017年,在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推出的高職質量年度報告中寫道,立德樹人在學生基本素養培育環節的成效逐步顯現,職業院校的學生逐步展現出自信自強的良好品格。畢業生就業率、月收入、專業相關度、就業滿意度、工作穩定性、自主創業比例和創業存活率等指標穩中有升。中職畢業生就業率在95%以上,高職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0%,持續保持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