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每到畢業季,職業院校的高就業率很是讓人振奮。但在高就業率的背后,與之并不匹配的就業質量也一直是困擾職業教育發展的難題。
職業教育作為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隨著加快制造強國建設、“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國家亟需一大批高技能型人才。鄭秋林代表說,“長期以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人認為上職校就是學一門手藝混口飯吃。同時,職業教育自身存在一些不足,人才培養不能很好適應市場需求,結果導致職校面臨家長不愿送、孩子不愿上、企業不愿要的‘三難’境地。解決這一社會性問題,需要政府、學校和學生及家長共同努力邁過‘三道坎’!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企業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勵政策,這讓鄭秋林深有感觸。他說,過去技術工人待遇低,大量技能型人才流失,隨著社會發展,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在逐年提高,家長和學生也應轉變觀念,技術工人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手藝獲得體面的收入,并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其次,要推進職業教育向實用型轉變,高質量的職教就業核心,靠高質量的職業教育來支撐!编嵡锪终J為,政府要以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為主線,發揮政策引導作用,積極推動學校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和辦學模式,緊貼市場需求、積極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目前,職業教育還存在學生與企業需求標準差距較大的問題,這嚴重制約了企業發展需要。學校的教師普遍理論性較強,實際操作水平較差。”鄭秋林說,職業學校對用人單位的需求、當地產業經濟發展了解得不夠全面,企業即使招到對口畢業學生,也需二次培訓后才能上崗,無疑增加了企業的負擔。因此他建議,加快轉變教育模式,加大校企融合深度,實現優勢互補。發揮國有骨干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大型企業普遍有自己的培訓機構,且具有良好的設備、場地、師資等資源。企業加大對培訓機構的資金投入,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完成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讓職業教育學為所需、學有所成、成有所用。
|